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2018-04-12 16:29:49 來源:求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向世界明確表態: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習主席的演講中,『開放』一詞共提到了43次,『合作』提到了18次,『和平』提到了11次,『共同』提到了11次,『共贏』提到了7次。這些高頻詞匯表明我國未來一段時間要做的事情,就是進一步開放、進一步展開對外合作,在和平的前提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實現共贏。另外在演講中,習主席提到我國在擴大開放方面將采取的四大重要舉措,並表示『將盡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企業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這四項舉措,可以說是在向全世界釋放出友好合作的承諾。

  第一,『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顯示出開放包容、勇於挑戰的自信。落地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范圍,以及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等措施,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眼中,這必然是無限的機遇。龐大的中國市場有著不同層次的人群,這也會為不同的外資企業帶來商機,同時也不排除會有新型產業、行業進入我國,補齊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校所需,更好地服務於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但與此同時,對於我國企業而言則有著面臨競爭、迭代衝擊等諸多挑戰。這種挑戰是機遇,正如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也經歷了相似的問題,通過『擼起袖子加油乾』的解決辦法,取得今天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體現了中國更加開放包容的氣度和改革發展的自信。相信伴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以及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我國現有的產業結構,極大程度提昇我國各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我國綜合實力將再次提昇到一個全新高度。

  第二,『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體現了在制度上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的誠意。為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今年上半年,我們將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這些是在為外資更好地在華投資做准備工作,並不容易。我國現在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現行世界經濟秩序的主要參與者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者還是以資本主義國家為主,而我國與世界各國在制度、體制、理念等方面都有所差異,因此,為世界各國在華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不僅是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態度,更是向世界表示的一種誠意。因此符合要求的外資企業,可以放心大膽地在中國進行投資,只要在遵守中國法律的前提下經商運營,就可以放心大膽與各路競爭對手公平競賽,而不必擔心貿易保護。在這種環境下,有助於盤活我國的投資市場,帶動市場規范化發展,從而進一步走向更加健康公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誓著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將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還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這說明中國的對外開放不僅是將海外企業放進來,而且放進來的過程中還會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這更是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積極態度。這種態度的落實,能減少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疑慮,減少外資企業負擔,有助於外資企業在我國發展其主營業務,同時也是對各種侵權行為者的警告,體現出中國尊重知識、崇尚法治的大國責任擔當。

  第四,『主動擴大進口』發出了攜手合作的邀請。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產品進口、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采購協定》進程的承諾,說明了我國是真心誠意邀請世界各國進入中國、參與中國的發展。從曾經的『走出去』,到現在的『放進來』,中國對外開放的思維和意識在不斷提昇,敢於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敢於與對手攜手合作,這是在向外界體現出大國風范和氣度。開放是相對的、互助的,個體的開放難以盤活整體,只有所有個體的全部、全面開放,纔能形成真正的市場繁榮,只有堅持開放共贏,勇於變革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世界纔能走向更加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