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四項擴大開放重大舉措,並明確指出,『這是中國基於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改革與開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共同構成中國發展的一體兩面。40年來,中國發展的歷程,就是不斷擴大開放的歷程;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定意義上就是不斷擴大開放結出的碩果。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從此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創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到加入世貿組織,再到設立自貿試驗區……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這讓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對外開放為中國提供了發展機遇,也為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紅利創造了條件。在中國一步步擴大開放的進程中,世界各國及人民因此而受益。中國快速發展之需,讓眾多的國外企業湧進中國,大量的國外產品搶佔中國市場,無數的國外人纔來華工作,並各得其所、各得其益。與此同時,無論是『世界工廠』,還是『中國制造』,或是『中國智造』,中國都向全世界提供了高性價比的產品,這有利於穩定提高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於保持世界經濟低通脹運行。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為中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讓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提供了堅實基礎。換言之,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的輝煌成就,使我們更有底氣、更有力量敞開胸襟,繼續擴大對外開放,讓中國發展更多惠及世界繁榮發展,讓各國人民一起過上好日子。
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因此,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4月10日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立足於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著眼於世界繁榮發展,提出了四項擴大開放重大舉措,涉及方方面面諸多具體領域。這是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新階段的必然需要,是回應外界關切的及時之舉,展現了中國願以已之力惠及世界繁榮發展的大國擔當。
如果說過去我們以諸如人口紅利、土地紅利等要素紅利作為擴大開放的利器,那麼從這四項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來看,我們將以制度紅利優化營商環境,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為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各國人士來華創新創業營造更加公平、更為透明、更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具體而言,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主要體現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方面的開放上,並盡快放寬制造業中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就是要更多靠改善投資環境、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來吸引外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將給各國企業來華投資吃下『定心丸』;主動擴大進口,將為更多外國產品打入中國市場提供重要契機,同時也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上述擴大開放重大舉措,是中國有力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政策宣示。當今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保護主義、逆經濟全球化風潮不會是世界發展大勢。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進步,讓中國更有能力站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第一線,以實際行動力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現各國互惠互利的共贏發展。
總之,這些擴大開放重大舉措,是展現中國擔當的主動作為,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邁出的重要一步,是促進世界繁榮發展的實實在在的舉措。為此,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我們將盡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企業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作者張德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