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中翰在展示他們生產的芯片。
大洋網訊 顏值頗高,身形高大,步履輕快,言語親和,在科學家隊伍裡出現的鄧中翰特別搶眼。這張充滿朝氣的年輕面龐,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
更讓人贊嘆的是,他被稱為『中國芯之父』,他將自主研發的數億枚芯片打入國際市場,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歷史。他所創辦的企業,如今成功佔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位居世界第一。
有人說他是中國無『芯』歷史的終結者,鄧中翰微微一笑,前面的事業遠不止此,2016年,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他們研發出了一款芯片『星光智能一號』,具有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而今年將發布能耗更低、運算速度達到第一代16倍的『星光智能二號』。
『未來,沒有芯片的安全就沒有信息的安全,也就沒有國家的安全。』鄧中翰向記者吐露:『我們希望能真正從過去的跟跑、並跑,走向領跑。』
鄧中翰在書寫一段傳奇,只是這位傳奇的主人公一直『渾然不覺』,每當遇到外界的褒揚,他總是保持著一副『當之有愧』的謙遜。
他是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41歲新增入院士名單,刷新了工程院院士的年齡線。
他曾在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工作,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並提交了多件美國發明專利申請。
求學階段,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認真勁敲開伯克利大門
從小在南京長大的鄧中翰和所有同齡的男孩一樣,喜歡科學,崇拜科學家。這種天然的喜愛和當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理想下,鄧中翰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就讀。
鄧中翰的認真和『鑽』勁很快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大二時,在一次物理課上,胡友秋教授講解關於電磁學的一道題,鄧中翰認為老師講錯了,一口氣將自己的想法和五種試驗方法寫了8頁稿紙,投到胡友秋的信箱。沒想到這一『冒犯』之舉,得到了老師的賞識。胡友秋將他推薦給黃培華教授,自那時開始,一個大二的學生就開始走上了科研之路。
在1992年,一個中國學生能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錄取是罕見的事,不過,發生在鄧中翰身上,大家覺得一點也不奇怪。在這個產生諾貝爾獎大師最多的高校裡,鄧中翰感受到硅技術和信息技術最前沿的衝擊,他決定選修與自己專業有一定距離的電子工程專業。面對學校對他『知識結構有欠缺』的擔懮,鄧中翰閉門苦讀,最終以全A的成績順利拿下到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1997年,鄧中翰結束了學習生涯,來到硅谷自主創業。上天對鄧中翰似乎格外優待,他創辦的一家研制高端平行數碼成像技術的公司很快獲得了成功,公司市值頂峰時達到1.5億美元。看起來,他已經實現了富裕而安逸的美國夢。
就在這時,鄧中翰遇到了祖國科協主席周光召,他向鄧中翰提出了一個沈甸甸的問題,『中國半導體工業可能要走一條新的道路纔行,你想想看,有什麼好的辦法。』聽完介紹,鄧中翰意識到:作為電子信息領域的核心,中國的芯片技術必須發展起來。
一種時代賦予的責任感讓鄧中翰心中為之一動。1998年,在一次中央領導的座談中,鄧中翰匯報了關於企業創新發展的大膽見解,他提出在中國科技體制下,不能僅僅靠國家實驗室的方法來創新,還要建立起支橕創新的產業,通過產業來推動國家的創新發展。
他的報告得到了高度贊賞,前方的路豁然開朗。1999年的7月,鄧中翰正式踏上了歸國創業之路。
打破中國『無芯』歷史
回國創業落戶中關村,接下來一系列實際的問題迎面而來。萬事開頭難。公司成立不久,就遇到了一些讓鄧中翰頗為費神的事:『為什麼注冊公司要先有辦公室?為什麼招聘的清華畢業生需要北京戶口?』
到了1999年冬天,辦公地的暖氣不足,而且下班之後暖氣就停了。初創企業,節約為本,鄧中翰想著省一省,熬過這個冬天就好了。到了2001年,賬面上真的只剩下100萬美元,資金斷流的危險即將顯現。經過反復權衡,鄧中翰和幾位創始人狠下心,決定用他們的個人存款、房產和股票抵押給銀行貸款。
除了資金『斷流』,鄧中翰還面臨人纔『斷流』,當時,國內幾乎找不到有經驗的芯片設計人纔,鄧中翰不得不親自上陣,到清華去兼任教職,培養芯片人纔。
直到2001年,第一枚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碼圖像處理芯片『星光一號』正式研制成功,第一塊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多媒體芯片誕生,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之後的幾年,中星微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星光一號』到『星光五號』數字多媒體芯片接連推出。2005年11月,中星微順利實現了又一次華麗轉身——在美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憑借核心技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大陸高科技公司。
如今,中星微電子多媒體芯片全球銷量更是突破了幾億枚,成功佔領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市場份額65%以上。
對話
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更大了
廣州日報:『星光中國芯』團隊現在芯片研發的現狀如何?
鄧中翰:近期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我們研發出一款芯片『星光智能一號』,它具有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簡稱『NPU』,今年將發布『星光智能二號』,這個芯片能耗更低,運算速度達到第一代的16倍。
我們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合作牽頭推動我國GB25724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國家標准的制定,為我國在『十三五』期間能建成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程可控、全時可用的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廣州日報:目前我國芯片發展情況怎樣?
鄧中翰:過去,我們在信息產業裡沒有核心的芯片,沒有話語權。當時3G推遲,也是因為我們有標准,沒芯片。這些年來,我們申請了大量的專利,並推出了我們核心的芯片,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相關國家標准,推動了整個圍繞著智能化的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為老百姓打造平安城市、平安中國。中國在安全方面,已經是世界上的一個名片。
然而,我國的芯片產業與世界領先水平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今後主要三條路同時進行:第一,要在成熟技術路線上追趕國際巨頭;第二,要在市場旺盛的一些新興領域與國際巨頭並跑,爭取彎道超車;第三,需要有換道超車的思維,敢於在國際前沿的無人地帶自主創新,制定標准,打造新動能、新模式和新產業鏈。
避免出現『帽子人纔』
廣州日報:現在應如何吸引高端人纔回流?
鄧中翰:這些年來,國內芯片設計企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不斷冒出來。據統計,現在有1000多家芯片企業在國內。
國家首先要提供一個創新創業的環境。第二,要在風險投資、證券市場和資本市場上有所扶持,這也是吸引高端人纔的一個重要方面。硅谷創新創業這麼火熱也是因為有納斯達克、有創新創業的神話。應該說,從融資成功、上市角度來說,要更多發揮國家政策的力量來扶持。這樣高端人纔看到成功故事後,就會更向往在國內紮根,為國家的創新創業做貢獻。
第三,避免創新創業中出現『帽子人纔』。我們的人纔還是要『以用為本』,一定要發揮作用。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