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彭家珍:慷慨赴死為共和(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2018-04-10 20:14:3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吳文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這是彭家珍生前用過的銅墨盒(右)和銅鎮紙。(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成都4月9日電 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的彭大將軍專祠內,一座高近10米的石碑矗立其間,碑身南北面書有『彭大將軍家珍烈士紀念碑』,東西面寫著『先烈彭大將軍家珍殉國紀念碑』。

  1912年1月26日的深夜,北京西四北紅羅廠,清朝頑固派首領良弼家宅門口響起猛烈的爆炸聲。23歲的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長彭家珍只身深入虎穴,用土制炸彈將良弼炸死,自己則英勇捐軀。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人(今青白江區城廂鎮人),1888年4月9日出生。1906年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後赴日本考察學習軍事,在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接受孫中山先生倡導的革命思想。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但清王朝以良弼為首的頑固派不甘失敗,組織『宗社黨』拼力反抗革命。良弼是『宗社黨』領袖,他堅決反對清廷與革命政府議和,欲集結十萬清軍與革命軍決一死戰。

  為了掃清革命阻礙,彭家珍自告奮勇,決定捨身前往刺殺良弼。彭家珍通過調查發現,良弼的親信弟子、奉天講武堂監督崇恭與自己外表相似,可以假扮他去見良弼,於是便印了崇恭的名片,又購買了一套清軍官服。

  1912年1月26日晚,良弼乘坐的馬車回到府邸門前,當他正從馬車上邁下一只腳時,一個身著清軍官服的青年人迎上來遞上一張名片。良弼覺得不認識眼前這個人,詫異之間欲轉身快步回府。突然,青年人掏出一枚炸彈,一聲巨響後,良弼應聲倒地,左腿當即被炸斷。一塊彈片也擊中了青年人的頭部,他不幸壯烈犧牲。這個青年正是彭家珍,時年23歲。兩天後,良弼傷重死去,同時殞命者還有其八名衛兵。

  那是一個為革命慷慨赴死的年代。爆炸行動前,彭家珍寫好絕命書,連同賬簿和現洋200元裝入皮包內,交給同志。『共和成,雖死亦榮;共和不成,雖生亦辱。與其生受辱,不如死得榮。』這是彭家珍留下的生命絕唱。

  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在爆炸行動10多天後,清朝宣統皇帝下詔宣布退位,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終結。孫中山稱贊彭家珍『我老彭收功彈丸』,並追贈其為『陸軍大將軍』。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簽發給其家屬《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表彰彭家珍『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彭家珍已經犧牲100多年,如今家鄉城廂鎮的變化非常大。近年來,城廂鎮以重點鎮建設為契機,以現代產業發展為支橕,以『五區一帶』和古鎮保護開發的產業發展布局為基礎,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初步形成交通方便、環境優美、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區域經濟文化中心。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為了民族復興 英雄烈士譜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