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六成受訪家政服務體驗者希望盡快制定行業標准
2018-04-10 16:30: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61.4%受訪家政服務體驗者希望盡快制定行業標准

  52.0%受訪者稱所請家政人員工資並不低於僱主,但78.9%受訪者感覺他們職業素養不高

  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導致人們對家政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也為家政服務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很大空間。不過,目前家政服務行業問題多發,價格也越來越高。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64名體驗過家政服務的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8.9%的受訪者稱自己所請的一家政服務人員職業素養不高,52.0%的受訪者坦言所請家政人員工資水平並不低於僱主。69.4%的受訪者指出家政人員素質參差不齊。61.4%的受訪者希望盡快制定家政服務行業統一標准。

  52.0%受訪者坦言所請家政人員工資水平不低於僱主

  陸自翔(化名)是浙江省臺州市某私企員工,家裡保潔員已經乾了10多年了。『保潔阿姨是我媽朋友介紹的,一周來家裡2次,日薪200元。』陸自翔說,保潔員收拾屋子很認真,人也很本分,『有時要外出,碰上她上門打掃衛生,我們也很放心地提前給她鑰匙讓她自己進去。』

  杜小北(化名)來自河北某市,她家裡曾1年內換了7名保姆。『保姆主要負責照顧我的爺爺奶奶,工資都快比我媽還高了。可請的這幾位不是這有問題就是那有問題,比如做飯不好吃、手腳不乾淨、與老人相處不合、不講衛生、身體健康狀況差等,最後我們乾脆辭掉了保姆,自己照顧老人,雖然累,但省心』。

  調查顯示,對於自己請的家政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78.9%的受訪者評價為一般或較低,21.1%的受訪者稱素養高。52.0%的受訪者坦言所請家政服務人員工資水平並不比自己低,其中16.6%的受訪者表示比自己工資高出很多。

  在北京做教師的張曉(化名)對記者說,他身邊有朋友花了1.2萬元請了個月嫂。『據我了解,這還是便宜的』。

  李小溪(化名)是陝西省某縣城居民,她的妹妹8個月大時,家裡曾托人找了個保姆幫忙帶孩子。『保姆20歲出頭,工資是我媽的一半,只負責看我妹妹,做飯洗衣都不用乾,與我們同吃同住。』李小溪對記者說,保姆照顧孩子倒是很勤快,但平時總愛長時間玩電腦看電視,『她曾和我爸爸搶電視看,還在我電腦前吃零食,弄了一鍵盤的花生皮兒』。

  對於當下家政行業存在的問題,調查中,69.4%的受訪者指出人員素質參差不齊,47.7%的受訪者指出從業人員證件真實性和實際資質難以查證,43.2%的受訪者認為從業者水平與工資不匹配,其他問題還有:家政公司管理不正規(40.8%),從業人員數量不足(33.5%),機構、從業者和消費者之間糾紛頻發(19.4%)等。

  『現在保姆不難找,但素質高的難遇到。』沈陽某大學研究生畢赫對記者說,他外婆家以前請過一個『金牌』保姆,可帶回家之後,並沒覺得她素質、服務意識很高。『比如家裡老人想吃一些東西希望她幫忙去買,可她自己不喜歡吃就不去買』。

  『我國家政服務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目前的確存在不規范、不誠信的野蠻生長現象。』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家政從業者服務不達標原因有很多,比如自身道德修養不夠、服務不夠規范、與僱主雙方在服務價格上有爭議等。另外,家政服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保護問題也缺乏統一規范。

  他同時表示,家政服務行業的發展解決了城市人群因工作和時間緊張而無暇處理好生活的問題,也解決了一部分農民工、農村人口就業問題。『這也是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使城市更包容、更美好』。

  家政服務行業問題多,57.2%受訪者認為是沒有統一明確的主管部門

  馬艷華是天津市靜海區某家政公司經理,2006年開始就在家政服務行業工作。她向記者透露,眼下家政服務行業從業者中真正專業的不多,很多下崗職工、待業人員不經過專業培訓就上崗,家政服務公司管理也不夠完善。

  畢赫認為,當下家政中介公司對從業者的健康情況、工作經歷等信息普遍了解不足,管理培訓不到位。『從業者大多只需出示下身份證,簡單做個體檢,這對客戶來說實在是太沒有保障了』。

  『我們這裡沒有家政公司,找保潔員、保姆、月嫂都是靠熟人介紹。』陸自翔認為,目前家政公司更多只是起中介作用,缺乏完善管理。『我一個朋友家的月嫂有很多陋習,老人為此安裝了無死角攝像頭,也因此嚴重影響了子女的私人空間』。

  家政服務行業問題多,57.2%的受訪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統一明確的主管部門,56.0%的受訪者認為家政市場整體管理不規范,51.5%的受訪者指出家政行業缺乏有效的行業監督約束機制,其他原因還有:家政企業內部管理不到位(42.7%),目前以中介制為主,難以形成員工制、品牌化、規模化經營(35.2%),服務機構、從業人員、消費者三方權益未能得到有效維護(23.0%)等。

  李小溪對記者說,她的舅母曾給人做保姆,男方僱主對她呼來喝去不尊重,甚至要求她搬運幾十斤大米,最後不得不辭職。

  劉俊海認為,目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普遍社會地位不高,有些僱主對他們的信任和包容不夠,對家政從業人員不理解、要求苛刻。家政公司的作用更多還停留在信息中介上,管理不到位,這既包括從業人員培訓的問題,比如月嫂如何育兒、針對不同疾病老人如何看護等,也包括從業人員資格審查問題。而且行業協會還未形成較為科學的運行機制,監管部門的監管和行政指導也不到位,缺少主管部門。此外,家政從業人員自身也存在因文化水平不高、年紀輕而意氣用事、擅自中斷服務的情況。

  61.4%受訪者希望盡快制定家政服務行業統一標准

  畢赫希望國家能進一步規范家政服務行業發展,『尤其是家政服務人員的身份背景、文化素養、服務意識和專業水准,要有明確要求,並監督執行到位,讓消費者的錢花得值得』。

  張曉認為,光靠私人家政中介很難把關家政人員質量,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組織建立家政服務人員專門的檔案,供消費者去核驗。

  陸自翔希望,有相關部門或培訓機構能篩選和培訓專業、有素養的家政服務人員,『同時要協調好價格,不然最需要家政人員的雙職工小夫妻家庭可能負擔不了過高的費用』。

  馬艷華指出,一些家政工種很辛苦,但工資非常低,應該提高這類人的收入水平。她建議對家政服務人員嚴格培訓,使他們掌握工作必備技能以及保障自身安全的知識。

  『家政服務公司是第一道關,要慎獨、擇善而從,打造消費者友好型的現代家政服務體系。』劉俊海建議,家政服務公司按照人們的消費需求定制從業人員的培訓課程,包括專業技能、如何得體溝通、工作技巧等基本常識,並對家政服務人員信息進行負責的審核。『可以對家政服務企業和家政服務人員建立信用評價制度,將不誠信、失德的人員納入黑名單』。

  他表示,行業協會要呼吁政府制定家政服務業發展規劃,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制定鼓勵支持政策。同時加強自律,結合家政服務當中的短板,提昇行業服務標准,切實提高行業公信力。『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通過行政指導、市場准入、行政處罰等方式,激濁揚清,打造多贏共享、誠實信用、包容普惠、公平公正的家政服務市場生態環境,讓家政服務人員受尊重,優秀的從業者脫穎而出。』

  如何促進家政行業健康發展?調查中,61.4%的受訪者呼吁盡快制定統一行業標准,55.0%的受訪者希望加強家政服務人員的資格審核,54.1%的受訪者建議開展家政服務行業調研,40.6%的受訪者建議提高家政服務從業者的社會地位,33.3%的受訪者希望盡快建立家政服務人員檔案數據庫。

  受訪者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1.6%,二線城市的佔49.3%,三四線城市的佔16.7%,城鎮或縣城的佔2.2%,農村的佔0.3%。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杜園春實習生霍燕妮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04月10日07版)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