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發展預期穩定向好。
21世紀經濟報道 定軍 何葳 北京報道
國家統計局4月9日公布的報告顯示,一季度,83.9%的企業反映經營狀況良好和平穩,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綜合經營狀況繼續保持向好。
4月17日,中國將公布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多家機構預計,一季度經濟增速在6.8%-6.9%左右,增長勢頭保持強勁。中美貿易摩擦並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運行向好趨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2015年和2016年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但是經濟增速仍保持在6.5%以上。』中美打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因為中國有龐大的內需市場。』
多位受訪專家也認為,由於加大了改革力度,以及今年將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擴大開放等政策,可以有力地對衝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也正是因為經濟有底氣,中國在美國揮舞貿易大棒的當下仍堅持推進擴大開放。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重要主旨演講。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日前透露,『習近平主席將對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重要經驗和啟示、世界意義和影響,以及在新的歷史當口中國將如何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作出最權威的闡釋,大家將聽到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重要舉措。』
中國一季度經濟預期樂觀
從目前公布的先行指標看,中國一季度經濟發展預期良好。其中,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預計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6.9%。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預計增速為6.8%,仍保持了較快增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分析,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8%左右,不排除增速更高的可能性,原因是目前先行指標向好。
今年一季度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以及電力數據都顯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
4月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分析報告指出,今年1-3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分別為51.3%、50.3%和51.5%,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支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為全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良好開局。
從單月看,3月份,制造業PMI指數為51.5%,高於上月1.2個百分點,昇至一季度高點,制造業擴張提速,呈現穩中有昇態勢。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3.1%和53.3%,分別比上月上昇2.4和2.3個百分點,且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高於生產指數,制造業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認為,3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4.0%,比上月上昇1.1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上進一步擴張。
電力數據也顯示目前經濟增長強勁。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一季度全國發電量1.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而工業用電快速增長,是全社會用電增長的最主要拉動因素。
根據4月8日公布的《博鰲亞洲論壇新興經濟體發展2018年度報告》,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2017年中國的經濟表現超出預期,達到6.9%的中高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約1/3,繼續成為最大貢獻者。《報告》預測2018年中國的GDP增長率約為6.5%。
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
張燕生指出,中美摩擦對於中國影響有限。原因是中國正持續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內需市場也在加速成長壯大,如果美國對華打貿易戰,會加快促進中國與其他地區的雙邊合作,促進『一帶一路』地區市場發展,中國可以變危機為更大的發展機遇。
根據了解,當前我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內需穩步擴張,為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目前美國『301調查』所涉及的500億美元商品,只佔2017年我國對美國出口的11.6%,佔我總出口的2.2%。有初步測算認為,即便500億美元出口商品有所下降,對經濟增速的影響不到0.1個百分點。
從就業角度看,本次美國『301調查』所涉及的500億美元商品清單主要波及航空航天、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設備等行業,並非勞動密集型行業,對我國就業衝擊有限。
從物價角度看,我國對美大豆、豬肉等農產品加征關稅,對國內CPI影響相對有限。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測算,考慮其他國家農產品的替代效應以及國內油脂、飼料、肉類供應充足,即使大豆價格上漲25%,國內CPI仍可穩定在3%的調控目標之內。
『所以我們的回旋餘地很大,打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張燕生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近期指出,中國市場回旋餘地大,發展動力足、韌性強,中美貿易摩擦將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影響,但總體影響不大。他認為,中國今年完全可以實現經濟增長6.5%左右的預期目標和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的目標。
新動能支橕高質量發展
隨著中國推進高質量發展,內生的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橕能力不斷提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產業昇級明顯。
國家統計局4月9日發布數據顯示,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所加快,生產結構持續優化。
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7和1.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78.1%,集成電路增長33.3%,工業機器人增長25.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9%。
從PMI構成看,也呈現出產業結構優化昇級的特征。3月份,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分別高於制造業總體0.7、1.7和1.6個百分點,表明新動能培育加速推進,制造業不斷向高端邁進。從非制造業行業大類看,生產性服務業和物流業快速增長,有效支橕實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加快推進,創新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目前中國總體進入工業化後期,支橕實體經濟近40年快速發展的傳統要素優勢正逐步減弱,要素價格持續上昇,對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為中國中長期發展注入強大的內生動力。
擴大開放帶來發展機遇
為中國經濟源源不斷提供新動能的不只是技術創新,還包括制度創新和模式創新。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在中美發生貿易爭端的背景下,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正在舉行,本屆年會將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新前景。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表示,亞洲只有通過新一輪更大規模更深程度的開放,通過新一輪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纔能解決制約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開放創新既是亞洲與世界能否成功應對結構性改革挑戰的關鍵,也是中國下一步搞好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關鍵。』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參會嘉賓、韓國貿易協會會長金榮柱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世界許多重要經濟體發展陷入停滯,但中國仍然憑借開放和改革,保持著較高的經濟增長率,極大地拉動了全球經濟發展。這充分證明:中國模式走得通,中國范本可參照。』金榮柱認為,亞洲發展奇跡的創造離不開開放和創新。而中國通過堅持開放、創新,鑄造發展奇跡的歷程,就是對這一命題的最好佐證。
周文重指出,鑒於中國佔亞洲經濟總量比重超過一半、佔世界經濟總量比重約15%,中國的開放創新必然對亞洲乃至世界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