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調查:生活垃圾分類實施1年 多數人扔垃圾不分類
2018-04-08 07:23: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吳濤 邱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8日電 2017年3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一年多過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怎麼樣?實施起來有什麼難度嗎?中新網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某小區內,垃圾分類志願者在進行作業。中新網吳濤攝

  不同小區實施措施和情況差異大

  記者走訪發現,以北京為例,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差異比較大,甚至相鄰的兩個居民生活區,實施情況可能就完全不一樣。

  家住北京朝陽區某小區的安一依(化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她們小區內執行的比較好,除了做了垃圾桶分類,還有專門回收水泥、油漆、木材和玻璃等裝修垃圾的場地,也有回收舊衣物的投放箱。

  在北京豐臺區某小區,其物業人員告訴中新網記者,垃圾清運人員在清理垃圾桶時,會在現場進行簡單分類,有些不方便進行現場分類的,會送到回收站後再分類。

  在北京房山某小區內,還配備了垃圾分類志願者。有志願者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每天一早就乾活,需要趕在垃圾車回收之前完成垃圾分類,把廚餘垃圾全部放在『綠桶』內,其餘垃圾放『藍桶』,每天需要分揀20個桶。

  但和這個小區相鄰的另一個生活小區,狀況大相徑庭。垃圾桶都是『清一色』,並沒有標注分類,垃圾回收車回收時對這些垃圾也是『一鍋燴』。

  有的小區垃圾桶都是『清一色』,並沒有進行分類。

  分類垃圾桶常見,分類依然難

  如上所述,居民生活區域一般都會有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那街道等公共區域如何做的呢?記者走訪發現,在城市街道、地鐵等一些公共區域,一般都會有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兩種。

  另外,即便是在街道,有一些地方也會設立廚餘垃圾桶,在北京阜成門外大街一帶,經常有廚餘垃圾回收車執行作業。

  不過,這些垃圾桶內的垃圾真的是分好類的嗎?記者觀察發現,在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箱裡,混有礦泉水瓶、紙箱等可回收利用物品;而廚餘垃圾更是分散在各類垃圾桶中。

  記者走訪中還注意到,雖然多地對垃圾箱都做了分類,但有害垃圾箱並不多見。而且,部分有害垃圾直接投放在生活垃圾箱內,比如廢舊電池就比較常見。

  《方案》要求細化垃圾分類,其中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藥品、廢油漆、消毒劑、廢膠片及廢相紙等。《方案》要求設立用於投放這類垃圾的專門場所或容器,並在醒目位置設置有害垃圾標志。

  街道、地鐵等一些公共區域,垃圾桶一般進行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

  垃圾為什麼分類難?

  垃圾箱明明有分類,為什麼分類依然難呢?正如上所述,有的小區需志願者對分類垃圾箱進行二次分類;有的垃圾和所在垃圾箱的屬性明顯不符。

  上述垃圾分類志願者表示,居民目前基本上都沒有意識進行垃圾分類,都放在一個垃圾袋內,裡面什麼垃圾都有。還有問題出現在扔垃圾的環節中,有小區的居民告訴記者,他們一般會把垃圾扔到離自己最近的垃圾桶裡。

  安一依認為,因為目前不進行垃圾分類也不會受到什麼懲罰。據了解,她之前在國外生活過幾年,當地有法律規定,如果不分類扔垃圾,很可能會被罰款。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我國有關垃圾分類的規章制度主要是激勵性質的,如果想讓個人去履行自己的環境責任,還要有約束性、懲罰性措施。

  《方案》中顯示,具體到城市居民而言,通過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等方式,對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居民給予可兌換積分獎勵。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提起『環保檔案』等,很多居民都是一頭霧水。

  劉建國還指出,垃圾分類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要改變個人的習慣是比較難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難在一兩年內見到成效。

  資料圖:圖為市民參與『丟垃圾』游戲,培養垃圾分類意識。鍾欣攝

  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這麼難,那為什麼還要垃圾分類呢?

  劉建國表示,廚餘垃圾含水率較高,如果與其他垃圾混合在一起,在後端處理時,會降低設備的效率,也會降低污染控制的水平。

  『而且廚餘垃圾有可能污染其他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比如紙箱等,增加了其他垃圾進入回收領域的難度。』劉建國說。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餐飲業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堆積如山的餐廚垃圾。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約在9700萬噸左右。這類垃圾如果不得到及時處理,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

  記者還了解到,雖然很多人知道廢電池污染環境,但對其他有害垃圾並不清楚,會隨手扔掉過期的藥品和消毒劑等,不分類處理,對環境也會造成較大影響。(完)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