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針對中美貿易逆差問題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從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最高達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了所謂的301調查報告,並公布了建議加征關稅的中國進口產品清單,涉及到大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約500億美元,如果再加上較早的『232調查』以及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征收25%和10%關稅等措施以及最新的特朗普總統提出的是否在301條款下追加1000億美元關稅的情況,中美之間的貿易局勢似乎已經進入『多事之秋』。如何客觀地分析看待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並積極妥善地加以應對,既會影響中美關系未來的走向,也會對全球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
一是中美貿易逆差既有客觀事實,也有統計假象。(1)在貨物貿易上,美國對中國的確有比較大的逆差。美方的統計是3752億美元,中方的統計是2758億美元。根據中國和美國統計工作組多次就中美貿易統計差異進行比較研究的結果,美國官方統計的貿易逆差被高估了20%左右。(2)美方堅持的貿易逆差根本沒有包括服務貿易,完全無視美國在服務貿易上對中國有超過500億美元的順差。(3)中國對美國相當一部分貨物貿易的順差是由中國對韓國、日本、德國等產業鏈高端經濟體的逆差轉化的,本質上是美國對這些國家的逆差,只是統計在中國的名義下。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關於中美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9%來自加工貿易。比如,2017年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就接近750億。
二是中美貿易逆差既是中國競爭力強的體現,也是競爭力不強的體現。
(1)中國和美國各自在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中美貿易逆差問題,一定要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去看待,更不能忽視各自發展階段、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這些基本的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由於美國早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絕大多數制造業環節已經轉移到了其他國家,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佔80%左右,處於絕對主導地位,而中國產業體系完整、綜合成本較低,所以,中美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是各自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體現。(2)貿易順差與實際利益是不同的概念。在中美之間的商品價值鏈中,雖然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實際利益更多的還是在美國,中國從加工貿易中只賺取少量加工費,而美國從設計、零部件供應、營銷等環節獲利巨豐。總體上,反映了雙方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合作纔能互利共贏。
三是中美貿易逆差既是市場作用的結果,也是美國政府限制出口的結果。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基本共識和一致行動。過去數十年以來,跨國公司的全球化水平已經非常高,無論是順差還是逆差,都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跨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結果。換言之,這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結果。與此同時,美國不僅沒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反,采取了一系列限制高技術對華出口的措施。美國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放寬,其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四是中美貿易逆差既是中美之間的雙邊課題,更是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多邊課題。
之所以是雙邊課題,是因為『解鈴還需系鈴人』。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只有當事雙方本著理性、合理的原則進行協商談判,纔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前,特別是美國必須放棄單邊主義的思想。之所以是多邊課題,一是因為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7%來自外資企業,加之加工貿易的產業鏈價值鏈,貿易逆差的形成幾乎涉及到了世界上與中美之間有貿易投資關系的所有主要國家。二是各國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多年以來形成的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並通過這一多邊組織解決各種貿易摩擦和糾紛。三是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貿易關系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貿易關系,對於全球貿易、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和經濟復蘇的進程來看,仍然很不穩定,中美貿易關系的走向會直接影響全球經濟的恢復性增長。
(作者:趙昌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