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博鰲亞洲論壇會址。新華社記者楊冠宇攝
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將如期開幕。在之後的4天中,圍繞『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這一主題,來自全球政界、商界、學術界和媒體界的代表將碰撞觀點,暢議亞洲乃至全球的未來。
在美國剛剛掀起一陣貿易保護主義逆風的當下,曾經憑借開放與創新創造多個經濟奇跡的亞洲,尤其是其中的領頭羊中國,將借這次年會為世界帶來怎樣的經驗與啟示?全球目光都將在未來幾天匯聚博鰲。
比任何時候更需開放
椰風送暖,美麗的博鰲再次做好准備,靜候八方來客。
4月8日至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將在此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觀點將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碰撞火花——『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
為何以此為題?事實上,自2017年5月起,論壇秘書處就開始向29個發起國、論壇理事會、諮委會、會員、合作伙伴、智庫和媒體界征求2018年年會主題和議題建議,並召開三場專題研討會。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日前介紹,在征求意見過程中,一個總體感覺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上昇、全球化局部受挫的背景下,亞洲和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開放、聯動,而非孤立封閉;需要包容、平衡,而非貧富分化。在全球經濟增長依然脆弱、不確定性愈益復雜、新一輪技術革命尚未到來的形勢下,亞洲和世界需要轉變理念,以創新而非簡單的要素投入驅動增長。在和平、發展依然是世界兩大挑戰的情況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和繁榮,是亞洲和世界各國的共同使命。
由此,年會主題應運而生。在此基礎上,年會將設置『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的亞洲』、『創新』、『改革再出發』等四大板塊,共舉行60多場正式討論。
『開放與創新是此次年會的兩大關鍵詞。20世紀以來,亞洲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其中中國無疑是一個最大的奇跡。』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希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亞洲各個經濟奇跡各有特點,但都具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開放與創新。
全球化是不可逆的
『亞洲是全球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個地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纔向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朝核危機有所緩和,中日韓三國合作有望回暖,正是繼續推動開放包容的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契機。
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在2017年底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亞洲主要經濟體日益增長的重要性將從2018年開始持續凸顯。到2032年,全球四大經濟中有三個將是亞洲國家:中國、印度和日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8年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4%,高於全球經濟增長率及其他區域經濟增長率。
『亞洲多次出現經濟奇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開放創新,二是抓住全球化潮流的機遇。』楊希雨認為,這是亞洲奇跡的寶貴經驗,也是應對當下多種挑戰的出路。
近兩年來,受歐美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影響,逆全球化潮流不斷湧現。近段時間,美國特朗普政府更是頻頻揮動貿易保護大棒,引起各國不滿。不過,足夠多的事實表明,全球化的趨勢並非輕易可逆。
在2017年年會上,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了促進經濟全球化宣言,呼吁世界各國政府和全球企業界,堅持推進市場開放、包容性增長和經濟合作,確保經濟的共同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此後,博鰲亞洲論壇舉行了一系列有關推進經濟全球化、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專題會議與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從論壇在世界各地開展的活動來看,盡管目前一些國家蔓延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情緒,但推進全球化進程、加強經貿合作的倡議和計劃依然深得人心。這也表明,全球化是一個客觀趨勢,是不可逆的。』楊希雨說。
與此同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亞太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一系列合作的紮實推進,更為全球化進程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提供有力例證。
世界期待中國聲音
一直以來,作為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推動者和建設者,中國貢獻的智慧與方案為世界稱道。作為2018年中國主場外交的開篇之作,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的中國聲音、中國思路同樣是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熱點。
4月3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本次年會正好趕上兩件重要大事,一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二是黨的十九大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新部署新要求。在這個背景下,國際社會必然十分關注中國領導人在本次年會上的演講。』楊希雨認為,世界將從中探尋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具體舉措及全球影響。
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曾報道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從兩會到4月即將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會有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政策和舉措宣布。
據悉,本次年會將舉辦《中國與世界》《政府與市場》等兩場『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分會,回顧中國改革開放成就,展望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周文重所說,黨的十九大吹響了改革再出發的號角,這不僅對中國十分重要,對亞洲和世界的結構性改革也是一種推動和促進。
『過去40年,特別是21世紀以來的十多年,中國對外開放,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和推動者,個別國家總覺得中國佔便宜,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徐洪纔指出,中國通過改革和創新,不斷走向市場化,並且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全球分工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平等合作,互利共贏。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和國際規則,這是中國一直所堅持的,也是中國帶給世界的寶貴經驗。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