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清明時節農事忙
2018-04-06 22:17:38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清明時節,綿綿春雨喚醒了田野,催忙了農家,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國由南向北全面投入到春耕生產當中,一幅農業綠色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眼下,在素有『桂北糧倉』之稱的廣西桂林,農民們正忙著插秧,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他們擴大了優質秧苗種植面積,並采用富硒技術對稻田進行了改良。

  既要提昇產品品質,也要調整種植結構。在雲南農業大縣陸良,這幾天正是玉米播種的最佳時節。去年,由於對市場預估不足,鄉親們的收益並不理想。今年,他們重新規劃,縮減玉米種植面積3000畝,在減下來的耕地上發展起蔬菜、林果等特色產業。

  這段時間,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起身期。在江蘇淮安,通過土地流轉集中經營,今年,這裡的1000多畝麥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提高效率的同時,大大拉動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新技術,在我國小麥主產區之一的山東,今年,農民不再使用背負式噴霧器,而是從服務站掃碼租用了共享遙控式履帶噴藥機,新技術的使用讓農活輕松多了。

  在我國東北大糧倉,春耕也已拉開序幕。今年,黑龍江水稻比上年減少種植75.1萬畝,玉米、小麥、薯類、蔬菜相比去年種植意向均有所增加。

  農民在播種,茶農在收獲,清明前後,我國春茶采摘進入尾聲,新的生產方式讓茶農們有了新效益。在浙江桐廬,茶農們摒棄了木炭炒茶的舊模式。

  今年,綠色生產也成為了漁民們的新追求。在湛江東海島、諸暨山下湖鎮,養殖戶們投放下了春季第一批養殖種苗。今年,他們使用的仿生態養殖技術,減少了對水體污染。

  『質量興農』『綠色生產』,從江西安義、貴州麻江的水稻基地到甘肅張掖、河北?城的小麥示范田,從山西臨汾的瓜果基地到內蒙古鄂爾多斯的蔬菜大棚,在祖國大江南北的沃野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今年春耕的一大亮點。接下來的一兩個月時間裡,我國將完成80%多的春耕生產。

責任編輯:孫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