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4日電(記者夏賓) 中美貿易摩擦仍在繼續。4日,中國對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予以反制,宣布擬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等商品加征25%關稅。
針對中美貿易摩擦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的問題,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告訴中新社記者,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影響相對有限。
他指出,首先,貿易摩擦對經濟的長期影響要小於對金融市場的短期衝擊;其次,中美之間存在『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此次貿易摩擦不會失控,兩國博弈將最終收斂於雙向妥協,新時代不會有『新冷戰』;第三,中國將堅持『以我為主』的應對策略,短期反制措施和長期實力補強均具有充裕的政策空間。
星石投資合伙人、首席策略師劉可則表示,目前中國對美出口量佔中國向全球出口總量的19%,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約佔40%,中國是全球貿易中間產品出口商,這意味著即使美國單方面向中國加征關稅,中國可通過與其他國家增加貿易合作進行對衝。
劉可稱,根據相關研究及星石投資測算,美國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征稅25%對中國經濟增速的影響可控,考慮到需求的價格彈性,具體的影響可能比預期的還要低。
貿易形勢與一國的國際收支有著密切關系,中美貿易摩擦是否將影響中國的國際收支?
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看來,迄今為止,中美貿易摩擦大都還只是常規戰、輿論戰、心理戰,對中國國際收支主要是心理影響,基本沒有產生實質性衝擊。
管濤指出,從中長期看,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並不取決於中美貿易摩擦。具體來說,經常項目收支受到國內投資儲蓄關系、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跨境資本流動受到國內市場前景、營商環境、產權保護等因素影響。
『中國是一個大型開放經濟體,具有較大的市場和政策回旋餘地,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管濤表示,中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防范國際收支風險,關鍵是做好自己的事,推動經濟轉型昇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將逐步昇級還是走向和談?劉可認為,從中美貿易摩擦的歷史經驗來看,歷次301調查都會公布相應的懲罰措施,但最後都以中美協商談判解決。(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