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采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2008年,胡明華帶領師生支援東汽災後重建胡明華供圖
『技術宅』是一個時髦的詞,形容那些將宅境界的內容與現實中自己相關的行業或技術相組合的牛人們。詞是新詞,但45歲的胡明華當一個『技術宅』18年了。作為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智能控制研究所副所長,胡明華的另一個身份是高端數控設備控制部件的『診療大師』。他時常妙手回春,使一些因為控制元件損壞而『癱瘓』或是『宣布死亡』的數控設備獲得新生。
『技術宅』變『大師』:手藝不是一天煉成的
從一名搞實用技術研究的老師,到高端數控設備控制部件的『診療大師』,胡明華笑談自己幾乎是『一炮成名』。
2008年『5.12』汶川地震後,胡明華帶著13名師生組成技術服務隊,深入震區,想去支援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的災後重建工作。但當時的廠方只當他們是想過來實習,根本不願意將重要的設備交由他們修理,而是給了他們一臺國外公司修了5次都修不好的機床,讓他們『練練手』。結果1周後,胡明華告訴廠方,『機器修好了!』這讓廠方即驚訝又驚喜,立馬將其他重要設備都交給了他們。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他們冒著餘震的危險修復各型數控機床50餘臺,價值近1億元。此後,胡明華和他的團隊人氣越來越高。

胡明華為學生授課李翀攝
胡明華的工作地四川德陽,是中國重大裝備制造業基地,擁有以中國二重、東電、東汽為代表的裝備制造企業1400餘家,胡明華逐漸成了他們的『老熟人』。
手有『金剛鑽』,敢攬『瓷器活』。胡明華先後為各類企業、機構提供數控設備維修改造技術服務500餘次,創造維修產值700多萬元。在二重8萬噸模鍛機高壓大型驅動裝置、中科院成都光電所DIXI 1200JIG高精密數控機床主軸驅動系統等關鍵設備的維修中解決了重大技術難題,其中二重8萬噸模鍛機驅動裝維修一項為企業節約200多萬元。
『沒有什麼事是真的能一蹴而就的。』在08年以前,胡明華已經『閉門修煉』近10年。他愛研究,對各種電器設備愛不釋手,『同宿捨的兩個年輕人曉得出去看電影、踢球,我就天天宅到屋裡頭自己組裝那個黑白電視機,也不出門,所以找不到女朋友,一個人結婚最晚。』聊起年輕的時候,胡明華不忘調侃一下自己。

胡明華給記者介紹團隊正在研發的一套自動編程自適應機器人自動打磨系統李翀攝
如今,『技術宅』變成了人人稱道的『大師』,但那股鑽研勁兒卻一直跟隨胡明華。2013年,東汽一臺荷蘭生產的HGG相貫線切割機發生頻繁的偶發性故障,先後2次花高價請外國專家維修,並將控制裝置寄回荷蘭原廠維修,均未能修復。胡明華接手維修任務後,多次測試,也沒能找到故障點。胡明華乾脆把設備放在自己的床邊,通上電,晝夜觀察。『一天凌晨,我突然看到電路上面有個紅燈閃了一下,可能只有零點幾秒,然後就滅掉了。』胡明華沒有放過這個小細節,他順著這個線索,在電路板上一點一點摸索,最後找到一個元件的故障。『事實上換那個元件,成本只要5毛錢。』
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大國工匠的赤子之心
在與企業的維修合作中,他發現國內許多企業設備的核心部件大多依賴進口,『一旦發生技術封鎖或者禁運,一些大型設備、國之重器的運行和維護可能就會出嚴重問題。』所以『還是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將核心高端設備的維修技術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為我們國家的重裝企業保駕護航。』
『病患』被一個個送上門,胡明華一邊『診治』一邊研究。每一次維修對於他來說,都是一次珍貴的『解剖課』。經過不斷鑽研,胡明華和他的團隊開始從『維修』跨入『改造、研發』。
在一次對進口設備的維修過程中,設備反復失靈,維修效果無法持續。設備生產廠家也束手無策。幾經摸索,最後胡明華提出,這是國外公司在產品設計的時候就出現了原始錯誤。在沒有任何資料佐證的情況下,這個大膽的提法很難讓企業信服,胡明華不斷測驗、論證,企業最終嘗試信任他,並按他的方案修改了機器,結果,同批次中經過改造的機器再也沒有出現過問題。這讓胡明華信心倍增。
在與企業的維修合作中,胡明華開始研發、生產部分進口核心部件的替代產品,『核心部件國產化,自己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時刻我們纔不會受制於人。』
胡明華追求『自立自強』的心情不僅系在大型重工設備的維修上,一條小小的拉鏈也成為關注對象。『你別看我們衣服上一條小小的拉鏈,以前日本某知名拉鏈生產廠家生產的一條拉鏈可以賣到100元,而我們國產的卻只能賣2元錢。原因就在於日本掌握了先進的拉鏈染色技術,效率高、質量好,一個同等規模的拉鏈企業年收入達到我國拉鏈企業的10倍。』在與一家拉鏈生產企業合作中,胡明華成功研制出先進的全套拉鏈染色產品,使拉鏈染色成功率提高了四倍。同時他所研制的染色設備還出口到美國等發達國家。
匠心傳承:要像老師那樣
『餘剛真的不錯的,年輕有為,現在在中國和工業研究院(九院)工作。得過四川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技術能手』和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的,值得你們關注一下。李小明、盧品歧、王代清都不錯的。』『梁小剛那個孩子是我的意外收獲啊,年紀很小,但是能力非常強。』聊起自己的學生。胡明華藏不住的歡喜,感覺個個都是青出於藍。
事實也未辜負胡明華,他提到的幾名『80後』學生,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績。這得益於胡明華注重技能型人纔的培養,他將學生引入技術團隊,在實踐中成長,還在團隊內建立傳、幫、帶機制,培訓、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產、學、研結合的模式使得學生們成長迅速。

胡明華數控維修團隊裡的90後李翀攝
在胡明華的團隊裡,年輕的『診療師』們嫻熟地對一臺即將交付廠家的維修產品進行最後調試。他們中有95年的梁小剛,96年的梁強、何天清,94年羅世成。談及將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幾個90後的男孩子說:『會一直做這個吧,像老師一樣,因為我們國家的重裝制造方面和國外目前還存在差距,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