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安全體驗纔是網約車江湖的『下半場』
2018-03-30 10:40:32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鄧海建

  在滴滴合並優步中國之後,中國網約車市場看似滴滴一家獨大,市場也顯得較為沈悶。近期,美團上線打車服務以及高德地圖上線順風車服務,打破了沈寂。3月28日,滴滴出行正式對外發布其安全保障服務品牌『關懷寶』,稱今年將投入10億元專項資金,確保車主與乘客的安全保障服務體驗。

  長江東逝水,浪花淘不盡。眼下看來,曖昧掣肘的屬地新政,擋不住共享經濟的滾滾大潮。美團也好、高德也罷,乃至於更多『入局』或『攪局』者,蹚一次網約車之水的心,怕還會不乏後來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是『春江水暖鴨先知』,資本布局的變數、競爭業態的微妙,最先折射出這個市場的質地。對消費者來說,競爭非壞事;於資源要素而言,競爭或是實現帕累托最優的必由之路。

  網約車新規轉眼就要『兩周歲』了,中國網約車的『上半場』,基本是圍繞著『准生證』在艱難博弈。一方面是網約車成剛需。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國內網約專車和快車用戶規模已達到2.36億,較上年增加6824萬人,增長率為40.6%,整體增速迅猛。另一方面是監管成難題。截至去年年底,已有超過200個城市出臺了地方細則。然而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發現,『只有少數地方的管理措施體現了包容審慎的原則』。一句話,網約車領域距離大膽『放』、聰明『管』的臻境,仍隔著千山又萬水。

  有一點是肯定的:『上半場』的球再難踢,遲早也會踢過去。就像全球貿易保護終究是逆流而動的紙老虎一樣,牌照上的糾葛遲早也會被歷史翻過去;接下來,就看『下半場』在市場規則之下,作為主角的網約車主體如何使出渾身解數,既管好自己的地盤,又服務公共所需。網約車競爭靠什麼?無非兩個方面:一是管好自己的司機;二是黏住變化的乘客。盡管各界對滴滴等市場優勢地位或有看法,但不得不說的是,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仍是網約車市場的王道。就在上月底,上海消保委評測了三大網約車平臺,給出了一個相對靠譜的『成績單』:滴滴A-、神州B+、易到C。拋開這個評價精准度不說,消費體驗遲早要成為網約車『下半場』關鍵中的關鍵。

  網約車的消費體驗是個宏觀話題,細分下去,分支眾多。在一系列要素當中,『安全體驗』估計是自上而下的高權重共識。悖逆安全的無序競爭,只能戕害秩序和利益;而如同地心引力一樣的『安全體驗』,纔是道路交通出行中的根本之計。優步的無人車事件也好,美團打車的新問題也罷,說到底,安全拷問纔是行業發展的命門。用滴滴的話說,『網約車競爭每次都以安全體驗效率決勝』。這話或顯誇張,卻是通識之理。

  也許乘客並不關心有多少家平臺在網約車的江湖分杯羹,但他們一定關心這些飛馳在新經濟中的車輛到底有怎樣的安全屬性。大浪過去,沙灘如洗。『上半場』的補貼大戰,遲早難以為繼;『下半場』的安全體驗,纔是長流細水。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