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 兩個相近物種存在同一環境裡時,往往會有一方消亡。瑞典一項新研究認為,在這些物種存亡的過程中,隨機性起著重要作用。
相似的物種之間存在競爭,因為需要爭奪相同的食物、地盤和其他資源。傳統觀點認為,一個物種相對於另一個物種的某些優勢會導致它在競爭中勝出。但有一種『生態漂移』理論認為,隨機性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隨機因素可能會使某一物種的個體越來越多,其他物種消亡。
瑞典隆德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美國博物學家》雜志上發表的新論文說,他們以兩種相近的昆蟲豆娘為研究對象,結合野外調查、行為研究、實驗和計算機模擬等手段,對『生態漂移』理論進行檢驗。結果發現,隨機性確實起著重要作用,在一個局部環境裡,很難預測相近物種中哪一種會消亡。
分析還顯示,另有一種力量起著反向作用,能幫助維持生物多樣性。該機制被稱為『負頻率依賴』,其原理是『物種以稀為貴』,當某物種個體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會擁有競爭優勢,導致數量恢復。但研究人員也說,雖然這種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抗隨機性,但有時該機制不生效或生效太晚,也無法阻止物種多樣性損失。
研究人員強調,雖然他們發現隨機性對物種存亡有重要影響,但不能用這項研究成果否定瀕危物種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盡管有時結果難以預料,還是需要盡力保護瀕危物種。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