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30日電(孫愷悅)28日,豐收科技集團宣布正式上線豐收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並發布『豐收E鏈』、『豐收E融信』等多個創新產品。
豐收科技集團董事長盛佳表示,本次平臺上線以數字化、線上化為基礎,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提昇供應鏈效率,助推金融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中國擁有7000萬家中小企業,其中大部分企業仍舊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豐收科技希望借助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提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行業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15萬億元。
服務實體經濟
今年1月,世界銀行發布的《新興市場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報告顯示,中國的中小微企業群體在全球規模最大,潛在融資需求高達4.4萬億美元,而當前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供給僅為2.5萬億美元,融資缺口達1.9萬億美元。
供應鏈金融在服務中小微企業方面具有先天優勢。盛佳表示,供應鏈金融能夠通過把控鏈條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數據信息,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從而增加鏈條上企業的融資機會,降低融資成本,提昇融資效率。
資料顯示,豐收科技是先鋒集團與網信集團共同孵化的、專注於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開放科技平臺。依托先鋒集團的金融業務經驗、企業客戶資源和先進的科技金融技術,以服務核心企業及其周圍小微企業群為抓手,聚焦在零售、汽車、物流等行業,深耕產業鏈融資服務,目標是成為國內領先的供應鏈金融科技公司。
在資金匹配方面,盛佳表示,豐收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具備智能化的資金路由器功能,可以根據資產特性和不同類別的資金要求,實現資金與資產的高效對接。
目前與豐收供應鏈達成戰略合作的有包括銀行、信托、保險、證券、互聯網小貸以及P2P在內的逾20多家機構,其中與渤海銀行、包商銀行、上海銀行、民泰銀行等已經開始全面推進供應鏈金融中的核心企業、鏈屬企業、消費端的金融業務。
讓金融更智能、更高效
龐大的市場需求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然而,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局限性也逐漸顯現。
盛佳認為,傳統供應鏈金融依靠單一核心企業的協調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多元化發展的需求,並存在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作假、被篡改的風險。因此,引入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對供應鏈上企業進行風控審核和管理,勢在必行,這也將成為未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新趨勢。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國內供應鏈金融知名專家文健君認為,隨著互聯網和前沿科技的飛速發展,將科技活力注入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不但成為企業和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並已上昇至國家戰略高度。
豐收科技未來也將專注於此。盛佳表示,區塊鏈技術可解決供應鏈生態圈中各節點的信任問題、賦予供應鏈金融資產可延展、可追溯、可拆分的能力,為供應鏈中多級鏈屬融資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豐收科技同時也發布了幾個新產品:為上游多級供應商融資提供解決方案的『豐收E鏈』;為核心企業或資金方特殊定制的『豐收E鏈OEM』;針對下游B端的信用融資產品『豐收E融信』等。
『這將從根本意義上降低企業的資金結算成本、融資成本,增強資金和資產流動性,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從而多方面提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盛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