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的『國家隊』 板凳能坐十年冷
2018-03-26 16:49:13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網北京3月26日電(記者 陳聽雨)近日,在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上,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副總裁、聽見科技總經理王瑋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科大訊飛在感知智能方面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功運用在了『智慧廣電』領域。她稱,在某些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已經和發達國家站上同一水平線,甚至從並跑躍身領跑。作為人工智能的『國家隊』,科大訊飛將基於自身的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廣電產業,共建『智慧廣電』。

  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副總裁、聽見科技總經理王瑋(受訪者供圖)。

  AI賦能構建『智慧廣電』

  據王瑋介紹,目前科大訊飛將感知智能方面的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在了『智慧廣電』。

  具體包括:首先,語音識別技術,將語音中內容、說話人、語種等信息識別出來,相當於給機器裝上了人工耳朵。其次,語音合成技術,將任意文字信息轉化為自然流暢的語音,相當於給機器裝上了人工嘴巴。第三,機器翻譯,2014年以來,科大訊飛分別獲得國際口語機器翻譯評測大賽(IWSLT)第一名、NIST國際機器翻譯評測大賽人工評價第一名。

  王瑋表示,科大訊飛將基於上述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廣電,共建『智慧廣電』。她以網絡媒體為例,當前網絡媒體更多地呈現出一種融合與跨界的形態。網絡媒體中可能會有更多的短視頻,這便產生了短視頻聲音自動化的需求,短視頻人臉偵測的需求,互聯網直播安全審核的需求等,乃至網絡媒體後臺產生大量的數據,也可催生新的產業模式。『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諸多方面提供媒體昇級的解決方案』,她稱。

  人工智能技術的產生,是否意味著傳統媒體中臺詞制作、翻譯等人工工種即將消失?

  王瑋認為並非如此,對於轉型中的傳統媒體而言,人工智能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內容生產的高效化、精品化和內容傳播的多樣化和精准化。人工智能技術提昇了內容生產過程中的信息獲取和信息加工的速度,釋放人力投入到更具創造力和創新性的事情上。

  另外,人工智能改變了過去媒體單向傳播、受眾被動接收的方式,把『受眾』變為『用戶』,實現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終端,為用戶提供精准化內容、滿足個性化需求成為必然要求。

  科大訊飛是人工智能的『國家隊』

  人工智能的出現,能將傳統媒體從業者從簡單、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不過,王瑋認為,『AI+廣電』的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點是目前人工智能仍處於弱智能狀態,大多數的應用場景還需要通過『人機耦合』的方式來完成,依然存在音頻轉寫的准確度、語音播報的情感化、內容傳播的精准度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數據的積累和模型的優化來不斷完善提昇。

  展望『AI+廣電』發展的未來,她表示,內容是媒體的核心產品,快速、精准和多渠道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成為媒體行業競爭趨勢。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更新正不斷推進媒體內容實現『人機對話』等交互創新,這將帶來產品競爭的新風潮,音視頻轉寫、新聞虛擬播報、機器寫作、圖像識別、智能推薦以及無人機、AR/VR等新的技術也將使傳統媒體行業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變得更為多樣化。

  放眼全球,當前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已經到來,其廣闊前景和深遠意義日益凸顯,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全新的產業浪潮。

  去年,科技部正式設立了首家人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一實驗室交由科大訊飛承建。

  王瑋對此表示,『十多年來,科大訊飛一直在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的技術領域不斷深挖和堅守,我們是憑著一種板凳能坐十年冷姿態和執著,一項一項實現技術的積累和突破』。

  她稱,在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的一些重大專項科大訊飛都會積極地參與,這麼多年來,科大訊飛已經成為了人工智能的『國家隊』。

  她表示,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目前中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基本上站在了同一條水平線上,甚至在一些領域,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進入無人區,從原來的跟跑,到現在的並跑,甚至是在某些領域實現領跑。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