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美科技巔峰對決,英國經濟學人:中國管理機制優於美國
2018-03-22 20:05:2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日報網3月22日電 擔心『中國技術威脅』,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上周喊停『博通(Broadcom)收購高通( Qualcomm)』的交易。這事傳到小伙伴英國的耳中,他們格外上心:在科技領域的博弈,中國如今勢頭正猛,特朗普你能不能有點遠見?

  這還是不放過任何中國『黑料』的《經濟學人》,在當地時間3月17日發表的『封面故事』。

  以《問鼎科技領域之戰》為題,英國人指出,中美之間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小,有些地方還被中國超越;文章拿『收購案』為例,向特朗普發出警告:不要計較微利,要顧全大局。

  《經濟學人》封面

  巔峰之戰,中國優勢逐步成型

  文章開頭直接將睡夢中的美國人拍醒:『如今世界科技領域的格局,已經不是美國動腦、中國出力拉!』美國必須重新審視現在中國人的優勢在哪兒。

  《經濟學人》終於明白,『珠江三角洲不再只是一個組裝手機的地方』。一邊是『每況愈下』、『自身難保』的Facebook,另一邊則是市值加起來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的阿裡巴巴、騰訊。這讓他們成功擠進科技領域所謂的『六人眾』裡。

  圖自經濟學人下同

  不僅如此,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擴張』很受關注。中國移動通訊終端企業傳音控股,已在2017年超過韓國三星,以40%的市場佔有率,笑看整個非洲市場。印度第三方支付電子商務公司Paytem,背後就有阿裡巴巴的資金支持;去年,騰訊的領投,讓印度尼西亞出行軟件巨頭Go-Jek獲12億美元融資。

  這幾家企業風光無限,背後是百度、京東、跳動科技等中國企業的虎視眈眈,『期待出頭之日』。《經濟學人》認為,這樣高強度的競爭模式,拉近了中美之間的差距。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人工智能AI科研人員最密集的國家之一。中國有460萬剛剛畢業於科工專業的研究生,人口只有中國四分之一的美國,在這個數據上與中國相比,只有其八分之一的量。

  此外,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中國有8億網民。這對於人工智能、大數據來說,中國簡直是坐擁在數據寶庫之上。中國近幾年在雲技術上『爆炸式』的發展,也是得力於此。據中國貴士移動數據公司(QuestMoblie)指出,中國目前的入網終端設備,是美國的三倍。

  圖自亞歐集團(Eurasia Group)

  最後,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中,中國佔據其中202席(35.4%),目前排世界第二;美國的143套機組,只佔了29.6%,連前三都沒有進。此外,盡管很多中國的超級計算機用的是美國制造的芯片組,但現在不乏有『神威·太湖之光』這種『真·國產貨』。《經濟學人》寫道,這不僅僅是技術過硬,還凸顯中國決心。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上述這些,和『買賣電視機、玩具』有著天壤之別。中國領悟到了科技領域競爭的核心,即信息技術的把控——這也是制造業、物流(甚至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系統)日後能否突飛猛進的基礎。一國想要在科技領域稱霸,必須擁有強大的政府支持,在這點上,中國現行的管理機制,優於特朗普的美國。

  美國『計較微利而無視大局』

  報道稱,中國政府將『企業』、『消費者』、『政策』三者有機結合。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管這個叫『健全治理(robust governance)』,實際上和美國著名技術哲學家芬伯格教授(Andrew Feenberg)提出的『技術體系(technosystem)』概念類似。說得通俗點,就是中國找到了『技術』、『市場』、『管理』之間的平衡點。

  芬伯格教授和他的著作圖自亞馬遜

  為了說服小伙伴,《經濟學人》接連拋出這兩個生僻的概念,目的並不是向美國重申『技術』和『市場』的重要性,而是告訴特朗普,中國的優勢恰恰在『管理』。

  中國政府用一雙『隱形的手』自上而下扶持著科技領域的飛速發展。中國曾宣布要『引領高速鐵路(HSR)技術』,如今已擁有世界60%的HSR市場;中國在2014年呼吁萬眾創新,截止2017年,中國企業孵化器數從1400(2014)飆昇到8000個。

  『復興號』高鐵在北京南站@視覺中國

  文章寫道,就此來看,『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政策、計劃,想要實現也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美國2015年研發費用佔政府支出的0.6%,這是1964年數據的三分之一;特朗普2019年的財政預算已出,他要在2028年之前削減42.3%的非國防彈性預算——這恰恰是科研領域的經費來源。

  將技術發展的重任交付給私企們,美國政府卻在近年來,以『國家安全』為由,接二連三地叫停企業的並購、收購計劃。就拿『博通收購高通』一事來說,經濟學人表示惋惜:『兩家企業的構成和中國一點關系也沒有(觀察者網注:實則與華為有少量業務重合),卻強行咬定其中有中國威脅的成分』。究其原因,正如華爾街日報此前的評論所述:美國政府擔心博通在收購後高通後,會往研發領域投入更少的錢,從而不僅讓中國佔據技術上的先手,還會造成美國運營商『被迫使用華為設備』的局面。

  博通華裔美籍CEO陳福陽此前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圖自商業內幕

  對此,《經濟學人》表示,這是特朗普的將『中國威脅論』,籠統並入『保護主義』的體現。若要『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需要的有一個全局觀的判定,而不是簡單『膝跳反應式』的接招;目前的特朗普,似乎『目光短淺』,在和中國的抗衡中,有點『計較微利而無視大局』。

  總的來說,中國的技術系統更緊湊、更有協調性、政府導向性。這套管理體系也獲得別的國家的追捧,例如越南的《網絡安全法》草案、新加坡國會在今年2月通過的《網絡安全法案》等,均效仿了中方的管理體系。

  新加坡這條法案從去年7月提起,刊登報紙頭條征集民眾意見圖自海峽時報

  『科技冷戰』行不通,要走『硅谷模式』?

  『批評』完後,《經濟學人》給美國上起歷史課。上世紀50至60年代,為與蘇聯的俄抗衡,加之對日本技術昇級的畏懼,美國政府介入了資源自由分配的原則——往教育、科研、工程領域注入大量的資金。『這和現在的情景差不多』,但經濟學人表示,『只不過現在的中國,是當時兩股力量扭在一起的兩倍之多。』

  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登月計劃圖自維基百科

  這並不是暗示美國要和中國展開『技術競爭』。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主席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警告:由地緣政治而造成的兩極分化,加之兩國分別擁有龐大的技術貯備,這很可能會造成『科技冷戰』的局面,在產品、准則、規范、技術標准上互相施壓制衡對方。

  《經濟學人》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因為在和中國技術系統的對峙中,美國並沒有這個條件去模仿中國模式。所以,英國人給美國開出最終的藥方:遵循『硅谷模式』,即吸引外國人纔的流入,更加開放包容。

  文章總結道,雖然這場科技領域的巔峰對決中,一些美國企業必然會輸,但華盛頓必須把握好自身的優勢,和日本、歐洲抱團,纔能力爭在和中國的競爭中,把中國甩在身後。

  圍繞科技領域角逐的話題,這已經不是《經濟學人》第一次為美國操心。這份以『詆毀中國』出名的英國著名政經周刊,在今年2月發表了文章,根據十項指標在中美兩國科技產業之間作了一次全面比較,對美國既是一記當頭棒喝。在3月初,《經濟學人》再以『人工智能』為話題,稱在AI皇冠上鑽石的比賽中,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將越來越小。

  而對這次『特朗普阻止博通收購高通』的事情,觀察者網專欄文章指出,『本次收購給中國最大的啟示就是,如果把中國產業昇級的希望寄托在從美國收購先進技術,很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另外,美國官員和媒體習慣性把鍋甩給中國的做法也值得我們警惕,這背後這恐怕有更多的政治因素在裡面,畢竟把中國作為威脅,非常符合當下美國的政治正確。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