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多領域領跑!中國已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熱土
2018-03-22 14:12:38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3月18日,2018『FIRST機器人競賽』上海賽區比賽在上海大學生體育中心體育館落下帷幕。此次比賽以『能量強化』為主題,旨在培養團隊間的互助與分享能力,共吸引了來自中國、波蘭等地共44支隊伍參加。圖為參賽選手在上海大學生體育中心體育館內對機器人進行決賽前的檢查。新華社記者丁汀

  基礎研究拔頭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昇

  深地探測、乾細胞、基因編輯領域取得重要原創性突破,克隆猴『中中』和『華華』誕生……2018年的春天,中國的科技成果如泉水般噴湧。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表示,中國的創新勢頭是爆發式的,科技創新正在催生『中國學派』。

  縱觀中國科技創新領域,基礎研究、前沿探索越來越成為科學家們亟待做好的一門功課。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持續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大幅提昇,支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不斷增強。

  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經費投入從2012年的498.8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822.9億元;科技論文數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2位,總被引次數由2016年的第4位昇至2017年的第2位;化學、材料、物理、工程、數學、地學等學科接近世界前列,一批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研究團隊具備了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的能力;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獲得國際重要科技獎項。

  同時,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原始創新成果不斷湧現,趕超引領步伐加快。例如,我國基礎物理領域連續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取得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拓撲半金屬、外爾費米子、中微子振蕩等原創性成果;我國科學家發現的鐵基超導材料佔世界一半以上,並且保持著國際最高超導轉變溫度;近些年,我國多次刷新並始終保持多光子糾纏世界紀錄。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已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昇的重要時期。

  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短板仍然較為突出,如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頂尖基礎研究人纔和團隊匱乏、投入不足且結構不合理等。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既面臨大有作為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去年兩會,有9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50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加強基礎研究的建議。加強基礎研究成為全國政協的1號提案。2018年初發布的《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乾意見》,是國家對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第一個政策性指導文件,標志著中國正逐步走向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道路。

  『過去對基礎研究創新叫「彎道超車」,現在我們更向往「劈山建路、遇水架橋」,產生很多原創性的成果,帶動中國的高新技術應用研究。』曹雪濤說。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