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相信很多人都被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金句刷屏了。
不到5000字的講話,20多次如雷掌聲。習主席鏗鏘有力的話語,久久回響在人民大會堂,一個個金句緊緊圍繞人民,不僅令人欽佩,更令人感動。
在他的話語裡,浮現出的是這些年來一個個直抵人心的瞬間。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圖:新華社
我將一如既往,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竭盡全力,勤勉工作,赤誠奉獻,做人民的勤務員,接受人民監督,決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這是習近平在講話的開篇中,
談到當選主席時所說的諾言。
一諾千金,擲地有聲!
多年來,
習近平一直在用行動
詮釋著這樣一個恆等式
國家主席=人民的勤務員

2018年3月20日下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體代表合影留念。這是習近平向代表揮手致意。圖:新華社
南來北往,他風雨兼程
那個雨中的身影——2013年7月21日,習近平到湖北考察,一下飛機,就前往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冒著大雨考察作業碼頭。他卷起褲腿,打著雨傘,趟著積水,了解港口貨物吞吐量情況。

那個雪中的問候——2014年1月26日,馬年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專程來到祖國邊疆的內蒙古阿爾山,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迎風踏雪慰問在邊防線上巡邏執勤的官兵。

那個山裡的足跡——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來到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走訪村民。從北京坐了1個半小時飛機到合肥,又坐了1個半小時汽車到金寨,再用1個多小時進山來到這裡,他就是要了解農村脫貧特別是革命老區扶貧的真實情況。

家家戶戶,他從未停歇
在少數民族村民家中——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親切拉家常。

在老區人民家中——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在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同村民一起打?粑。他對鄉親們說:『我對井岡山懷有很深的感情。這是我第三次來,來瞻仰革命聖地,看望蘇區人民,祝老區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在困難群眾家中——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在河北張家口市考察脫貧攻堅工作時,在張北縣踏著皚皚白雪進入小二臺鎮德勝村,和困難群眾炸年糕、聊家常,還認真地詢問『這個算炸好了麼?』

人民的事,他無微不至
他到地震災區——2015年1月19日,習近平來到雲南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魯甸地震災區乾部群眾,深入企業、工地、鄉村考察,就災後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研。他在魯甸縣龍頭山鎮,踏上廢墟查看災情。

他到泥濘田間——2015年7月16日,在吉林,習近平沿著泥濘的田埂走進稻田,關心光東村水稻基地糧食生產,在延邊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稻田同村民和農技人員交流。

他到扶貧一線——2016年8月23日,習近平在青海考察時同呂有金一家人圍坐一起,拿起扶貧手冊和貧困戶精准管理手冊,逐一詢問發展種養業、參加勞務培訓、孩子上學、享受合作醫療和養老保險等扶貧措施的落實情況。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到四川考察調研時,
在成都市郫都區唐昌街道戰旗村,
有一位老鄉握著他的手,激動地說:
『您是我們的好領袖,中國人民的福星!』
『謝謝,我是人民的勤務員,是為人民服務的。』
習近平這樣回答。
何謂『人民的勤務員』?
習近平說,是為人民服務的,
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人民』二字,
習近平始終念茲在茲。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
他特別強調:
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論身居多高的職位,都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截止到去年年底,據不完全統計,他到基層考察調研50次、累計151天,縱橫跨越中國的東南西北;完成28次出訪,累積時長193天,足跡遍及五大洲,56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每一次出訪時間都很緊張,這使得他的日程安排常常要精確到分鍾。沒時間吃飯,就吃餅乾墊補。
這就是我們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他以勤務員的姿態服務於人民,那麼其他領導乾部呢?全體黨員呢?
廣大黨員乾部更應該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不僅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理念,更應成為廣大黨員乾部的共同追求。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為人民服務是黨員乾部隊伍的永恆主題。
山高水遠,風雨同行;
萬裡路遙,用心相連。
山一程,水一程。
足跡是數年來的真抓實乾,
話語是新時代的初心未改。
他是國家主席,
也是國家掌舵者、領路人;
他是人民的勤務員,
也是人民心底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