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馬恆燕:讓孩子享受有質量的教育
2018-03-21 16:54:31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步入新時代的春天,扶貧攻堅也進入了深水區。扶貧下一步怎麼走,如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脫貧、防止脫貧後返貧,除了扶持產業精准扶貧,走好教育扶貧路線,提高貧困地區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阻止貧困代際相傳也是重要的一環。

  馬恆燕亮相『代表通道』回答記者提問(視頻截圖)

  『應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教育經費投入,讓鄉村、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在今年兩會上,來自寧夏銀川的全國人大代表馬恆燕對於西部地區的教育提出建議。作為從業三十多年的西部地區教育工作者,她見證了教育的變革,並且一直在探索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自信、健康地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和愛護。』作為寧夏銀川市二十一小湖畔分校校長,這是馬恆燕一直以來的治校理念。

  三十多年前,她還是一名小學體育教師的時候,學校的教育條件還很差,孩子們讀書的環境也很艱苦。那些寒冷的冬日,她總是心疼地把小手皴裂的孩子帶進辦公室,將他們的手洗乾淨後抹上油,然後再捂在棉衣裡。孩子們都喜歡往這個『大姐姐』身邊湊。現在,每個工作日的清晨,湖畔小學的孩子仍能見到這位和藹可親的『校長媽媽』。

  馬恆燕接受央視網記者專訪(視頻截圖)

  33歲那年,馬恆燕挑起了『校長』的擔子。『小學六年要為孩子今後六十年負責』。

  沈甸甸的責任,讓馬恆燕絲毫不敢懈怠。她大膽又科學嚴謹地實施了學生養成教育、教師團隊建設、民族教育、校園文化創新、『愛心幫扶』和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這『六大工程』。經驗和智慧讓她任職過的唐徠小學等幾所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迅速提昇,成為區域品牌學校。

  2009年,馬恆燕被派往新建的銀川二十一小湖畔分校工作。『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會公平。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學校重視,是教育公平的起點。』馬恆燕說,重視每一個孩子,就是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在湖畔小學,每個孩子期末都能捧著獎狀回家,『體育星』『藝術星』『閱讀星』『孝敬星』,自卑的孩子終於自信地笑了……自信的積累,為『學困生』順利轉化、縮小孩子之間成長差距,做好了心理准備。為了在實踐中昇華理論,馬恆燕牽頭申報了《『學困生』轉化策略與研究》課題,被列為國家規劃課題。

  馬恆燕和學生在一起(圖片來源:新消息報/馬榮攝)

  在『及格率』『優秀率』『昇學率』的壓力面前,『素質教育』難道真是『作作秀』?馬恆燕決心從這個『怪圈』中突圍。

  經過多年潛心摸索,馬恆燕總結提煉出了『靈韻教育』的辦學模式。『靈動課堂』、教學沙龍研討、教師頂崗游學……增長了老師們的見識和智慧;《小魚兒》校報、電視臺、學唱京劇秦腔、讀書節、童話節、藝術節、科技節……豐盈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在湖畔小學,老師們開開心心地教書育人,孩子開開心心地讀書成長。

  僅四年,學校就從最初的9個教學班、203個學生、39名教師,就發展到了29個教學班、1482名學生、72名教師的規模。馬恆燕也先後被授予銀川市『十佳校長』、自治區『禮德之星』、全國總工會『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全國『十佳小學校長』、『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等稱號。

  教好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辦好一所學校,惠澤一方百姓。對於馬恆燕來說,老師就像是學生的『第二父母』,要真正成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