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評論員觀察:把牢機構改革落腳點
2018-03-21 10:53: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希望通過這次機構改革,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把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力充分調動起來』『提高服務水平,加快推進部門政務信息聯通共用,作為基層工作人員,我們舉雙手贊成』……全國人大審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兩會期間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一時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改革開放40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史,亦是一部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史。從1982年『乾部隊伍年輕化』,到1988年首提『轉變政府職能』;從1993年『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行政管理體制』,到2008年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整合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部門探索大部門制,黨政機構完成了從『計劃經濟條件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能轉身,也為普通個體搭建起多元發展的舞臺、築牢生活保障的根基。2013年,新組建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曾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評論:從吃飽到吃好,監管機構的變革恰與老百姓生活所需完美相遇。這樣的邂逅並非巧合,乃是機構改革為民解懮的題中之義。

  如果改革是把鑰匙,那麼在不同時代,則需打開不同的門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機構的局部調整未有停歇。守護數字時代的安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應運而生;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已在路上。肩負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感受到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渴望,5年多來有成績也有啟示:只有緊跟時代、聚焦問題,纔能用好機構改革這把利刃。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如何加強監管為個人投資保駕護航?大數據方興未艾,如何打破信息孤島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務?自然資源分散而脆弱,如何實現統一協調保護,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新時代面臨新任務新挑戰,以機構改革打通體制機制的『任督二脈』,許多民生問題或可迎刃而解。

  今年1月,中央深改組會議聚焦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兩會期間,『最多跑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改善公共服務、簡化辦事流程,基層工作直面群眾,看似細小瑣碎,背後卻也和機構改革相關聯。只有打破基層治理中的條條分割,整合多部門資源,設立綜合服務窗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纔能從口號變成現實,賦予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這個意義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就不僅能提昇國家治理水平、解決百姓身邊事,更是一場對接人民對高效治理期待的體制機制供給側改革,影響極其深遠。

  1978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口號奏響改革開放序曲;40年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激勵改革再湧春潮。『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懮解難』,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再次為深化改革指明方向。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聚焦的是制度層面的宏觀問題,但最終的落腳點一定是老百姓的所感所得,這也是衡量改革成敗的最關鍵指標。正如《決定》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遵循的原則,回望40年來時的路,我們不應忘記為什麼出發。

  在改革開放後進行的第一次機構改革過程中,鄧小平同志曾說,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如果不搞這場革命,是不可能得到人民贊同的。今天,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機構改革重新踏上征程,既是對過往經驗的總結和超越,更是廣聚共識、劈山開路的又一次探索。曾子有言,『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在為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改革未有窮期,拼搏不能止步。

  《人民日報》( 2018年03月21日07版)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