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屈原故裡草根詩人端午賽詩緬懷先人。圖為天問詩社的學生們朗誦詩歌《屈原賦》。中新社發張暢攝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1日電(記者上官雲)『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對頤養性情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自1999年開始,每年的3月2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的『世界詩歌日』,旨在推廣詩歌這一優美文化形式的創作、閱讀和出版。不過,此前詩歌一度被認為屬於『小眾文化』,是小圈子流行的文體,但實際上,喜歡讀詩、寫詩的人大有人在。對他們來說,讀到一首好詩像遇到知己,寫詩更是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寫詩是一件日常而且高級的事情
1996年,詩人沈浩波開始寫詩,當時只是喜歡分行寫作的方式,後來在大學裡擔任文學社社長,自此將寫詩當做一件認真和專業的事情來做。
在沈浩波看來,寫詩是一件日常而且高級的事情, 『我每天都在寫作、隨時都以詩歌來面對、審視內心,保持心靈最纖細敏銳的感受,這對我如何當好一個人也十分重要』。
後來,沈浩波進入圖書出版行業,並開辦了一家公司,幾年後,又專門成立了詩歌工作室。他說:『詩歌是我內心最熱愛的東西,如果不做詩歌出版,就覺得虧欠詩歌。』

沈浩波近期策劃出版的詩集。
『寫詩其實是件很「酷」的事情,它僅屬於自己的心靈,不會被金錢綁架。』沈浩波認為,詩歌要寫得通俗易懂一些,太過於晦澀的,大部分都是欺負讀者不懂詩,『我們有一些很優秀的詩人,中國當代詩歌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詩歌有魔力,樂在其中
對文學編輯金馬洛來說,詩歌則是最適合個人表達的文學方式,『1997年在大學讀中文系,閱讀量猛增,表達欲增強,1998年秋寫出第一首詩,主題是母愛』。
『詩歌寫作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金馬洛說,就自身而言,缺了詩歌閱讀,就像吃飯缺油鹽。喜愛詩歌的人、踏入寫詩途徑的人,各種各樣。寫了很多年的詩,金馬洛認為,詩歌就是一種表達方式,是人試圖建立與自然、時空、萬物對話的一種方式,既是審美手段也是審美目的。
『詩歌有魔力,很誘人,但也不玄乎。』金馬洛說,喜歡詩歌自然而然的,『就像有人喜歡籃球,有人喜歡街舞,就是喜歡,樂在其中』。
讀詩的感覺像遇到知己
90後林亦霖第一次寫詩,則是在上初中的時候。他說,考試的作文題目是《林蔭》,由於時間不夠,他寫了一首詩,結果拿到了唯一一個滿分,『慢慢地寫詩就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

林亦霖的詩歌作品。
『我說不出為什麼喜歡詩歌,就是覺得詩很美,就那麼短短的幾十個字,就能夠表述自己最真的情感。』林亦霖說,這個特點是其他文體無法比擬的。
平時的生活中,林亦霖喜歡讀詩,『讀詩歌的感覺就像遇到知己,去年出版的一些好的詩集,我都買了』。
『寫詩歌,愛詩歌。你寫出來的別人能懂,通過詩歌,那種驚鴻一瞥之下的靈魂契合,是最幸福的事情。』林亦霖如是說道。
詩歌其實並不小眾
今天還有多少人喜歡詩歌嗎?還有多少人在堅持寫詩?也許會有不少人覺得詩歌小眾,但在《詩刊》副主編李少君看來,寫詩的人非常多,『我們有一個中國詩歌網,每天投稿的就有兩千多人』。

資料圖:四川遂寧舉行萬人詩歌朗誦會追思先賢。鍾欣攝
『詩歌其實並不小眾。』李少君說,之所以大家會覺得讀詩的人少,可能是因為詩歌一般篇幅短小,瀏覽過就過去了,不會像小說那樣,需要長時間閱讀,『在中國傳統文學中,詩歌是很基本的存在』。
當然,李少君並不否認,當代詩歌創作有的還差強人意,讀者可能會少一些,『古典詩歌有格律標准,創作門檻相對較高;當代詩歌沒有這樣明顯嚴格的要求,所以有的作品讀者一看覺得不像詩歌,自己也能寫;讀得多了,可能會不以為然』。
李少君覺得,要寫好詩歌,還是要多讀高質量選本,提高自身鑒賞力,讀一讀好詩人的詩集,不斷練筆,『詩歌是人生的產物,對情感最精粹的提煉。就好像一顆鑽石,不能輕易得到,除了寫詩,還要有事情做,這樣寫出的詩纔能不空洞』。
『寫詩的熱情,其實就是對生活的熱情,值得鼓勵。』李少君如是說道。(金馬洛、林亦霖為化名)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