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做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代表委員談文藝為民
2018-03-20 13:59:33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郭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兩會長鏡頭】

  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哈斯塔娜委員對此深有感觸。她想起2017年11月21日,那個她和許多烏蘭牧騎隊員們終生難忘的日子。那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的日子。那封信讓烏蘭牧騎的先進事跡成為全國文藝工作者學習的榜樣,讓『紅色文藝輕騎兵』再度進入人們視野。

   傳承紅色基因需要紅色文藝

  走出小舞臺,奔向大天地。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元旦、春節期間,中央宣傳文化部門和全國各地開展了2018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截至2月底,中央和省一級開展了1000餘項文化文藝小分隊活動。

  『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哈斯塔娜坦言,文藝為民、一專多能是烏蘭牧騎隊員的特色,『現在,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演出機會多了,除了日常下基層演出,還登上了央視春晚等大型舞臺。舞臺大了,燈光亮了,名氣有了,但是我們不能迷失自我,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的初心不能丟。』

  『將紅色精神代代傳承、發揚光大,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貴州省文聯主席、貴州省作協主席歐陽黔森代表說。作為多部紅色電視劇的創作者,歐陽黔森認為,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文藝工作者要在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用文藝作品提振人心,激發人們乾事創業的精氣神,走好新的長征路。

   寫出人民的心聲與渴望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山東省文聯副主席、作曲家戚建波委員被人們稱為『百姓歌者』,多年來,他創作了《常回家看看》《咱老百姓》等數十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為百姓寫歌是我多年來創作的主線。』他說,放平心態,擺正位置,對身邊的人和事多觀察多留意,纔能把歌寫得接地氣,寫出人民群眾的心聲與渴望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

  『作為黨的文藝工作者,不論名氣多大,都要堅守演出一線,為群眾演唱、為人民放歌。』山西省晉劇院藝術總監栗桂蓮委員說。每年,她都會率領山西省晉劇院的演員下鄉演出。在把藝術精品奉獻給人民群眾的同時,演員們也在基層生活中獲得了創作素材,激發了創作靈感。『沒有什麼事比給愛戲的老鄉唱戲更重要。』栗桂蓮說。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委員表示,作為人民的一分子,文藝工作者首先需要樹立鑄魂立心的意識,然後通過作品去感染並提昇人民的思想情操、文化素質。文藝工作者要自覺融入和沈潛到現實生活中去,以平視、平實的眼光與心態,平正、謙虛的態度,真誠地向普通人學習,向生活學習,向經典學習。

   千裡相送不如就地取材

  文藝為人民服務,不僅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也是藝術院團的使命所在。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委員說:『要重視用經典提高全民素質。讓平原變成高原,纔能在高原上建立高峰。』為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美在新時代』經典作品展,觀眾在數九寒冬花幾個小時,排隊兩公裡看展覽,『人民對美的渴望,群眾對美的需求,始終激勵我們建設好公共文化服務平臺』。

  千裡相送不如就地取材。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委員認為,許多地方性的專業文藝團體日益萎縮,不能滿足各地群眾的特色欣賞需求。許多國家級或省一級的文藝團體送文化到基層,效果不錯,但是資源同質,成本較高。『烏蘭牧騎給我們的啟示是,要通過挖掘並激活地方自身的文化資源,引導群眾自主開展文化活動,以增強城鄉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自我造血功能,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他說,那些『種文化』的呼聲不時高過『送文化』的基層意願,應該給予重視和吸納。

  文學藝術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產生了重要作用。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代表認為,文藝工作者應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成為一系列感人故事的記錄者和講述者。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