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了不起的奮斗者】『蔬菜書記』用大棚『種』出幸福村
2018-03-20 10:56:38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山東省茌平縣耿店村距北京上千公裡,是個只有700多人的小村莊,有20多年種菜歷史。過去村裡只有60個『小土棚』,『50後』『60後』是主力;年輕人更願意外出打工,『有段時間全村青壯勞力跑出去200多人』,出現在田野中的主力全是『老把式』。

  但這兩年,『老黃歷』已翻了過去——全村178戶人家,600個鋼架大棚,勞動力幾乎全『粘』在大棚上,讓該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蔬菜種植專業村。如今的耿店村,村裡人均純收入增長8倍。聽到村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謝耿遵珠。耿遵珠是山東省茌平縣耿店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全國人大代表。

  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耿遵珠對總書記提到的鄉村振興備感振奮。

  蔬菜大棚裡,耿遵珠查看圓椒長勢情況。(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富起來的,『多虧了這些菜棚!』耿遵珠說,他們村通過『一條龍』的產業發展,吸引不少青年返鄉創業。村裡產前有育苗場,產中有合作社,產後有蔬菜批發市場,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賺錢,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紛紛回鄉創業成為『棚二代』。近幾年,合作社逐漸轉變思路,從種大路菜靠批發以量取勝,到把大路菜種優,蔬菜直供進超市,實現了從量到質的變化。

  耿遵珠接手之初的耿店村,村裡破爛不堪、村路泥濘難走、宅基地亂搶亂佔、蓋房亂搭亂建、不孝敬老人等現象時有發生。對此,耿遵珠沒有絲毫退縮,毅然接起了帶領村民致富的重擔,並作出承諾: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耿遵珠在查看秸稈燃氣管道。(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自費考察,確定發展棚菜生產的思路,他帶頭發起,聯系92戶社員集資32萬元,按『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成立了綠冠蔬菜合作社。2009年,合作社投資建設了育苗場,年育苗突破300多萬株,盈利65萬元,結束了從外地進苗的歷史,每株節省成本1毛錢,社員分紅52萬元。合作社還建設了蔬菜精包裝加工廠1處,100噸蔬菜低溫冷藏庫1座,購進了農藥殘留檢測、化驗設備、包裝生產線、運輸設備等,經營服務由此涵蓋了育苗、藥檢、運輸、包裝、冷藏等多個環節,而耿店村的蔬菜種植業也由此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現在,合作社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帶動周邊12個村成為了蔬菜生產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3000元到現在2萬多元。

  2012年,耿店村成立了資金互助會,累計為村民解決生產發展資金1100多萬元。到目前,耿店村的綠冠農業合作社擁有綠冠育苗廠、綠冠蔬菜批發市場、綠冠生態觀光園、綠冠蔬菜加工廠、綠冠資金互助會五個實體,年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

  『兩年前,突然幾個年輕人,拿著外出打工攢下的幾十萬元找到耿遵珠,要入股村裡的合作社,參與種大棚。』耿遵珠說,他們年輕,有乾勁,有魄力,懂技術,也看到了農村的廣闊空間,於是,『回流』順理成章。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耿遵珠說,他們不用『老一套』種大棚,而是改建成現代化大棚,用最新科技手段種植,解放人力,全都機械化操作,通過網絡銷售,高品質的果蔬一經投入市場便受到追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讓古老的鄉村『年輕』起來。

  耿遵珠沒想到,耿店村的發展經驗會被總書記當作鄉村振興的樣本。『作為一名農村黨支部書記,我深刻感受到這些年農村的發展,鄉村的振興,農民的全面小康,靠的是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耿遵珠說,『今年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第一年,我們作為基層的農村乾部代表,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直接參與者,我一定牢記總書記重要指示,帶領全村群眾,擼起袖子加油乾!』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