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
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橕。要著眼國家戰略需求,主動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引進國內外頂尖科技人纔,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審議時強調
新時代需要新動力。動力來自何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在創新發展的新征程上,即將返回各自工作崗位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有何新打算、新作為?
新舊動能轉換,形成有競爭力的增長極
當前,我國進入了創新活躍期,思維方式不能停留在過去的老路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昇級,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內蒙古要依靠人纔和科技的力量,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市長張曉兵代表表示,『對於巴彥淖爾市來說,向北開放的甘其毛都口岸毗鄰蒙古國南部的資源富集區,我們一方面要積極開展跨境礦產能源合作,將半徑300公裡范圍的物流、礦產和加工等產業涵蓋進來,鼓勵中蒙雙方企業彼此參資入股。另一方面,2018年初國家提出到2025年要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纔高地、產業高地。巴彥淖爾市將舉全市之力推動農村牧區產業的創新融合發展,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我們還將聚集國內外技術、人纔、資金、信息等高端要素,推動農牧業發展由以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實現農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
中關村智造大街總經理程靜委員認為,創新驅動必須以提昇創新能力為前提。近年來,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前沿基礎的創新型企業進入人們視野,僅中關村地區就誕生了65家『獨角獸企業』,這說明我國具有優良的創新土壤,企業擁有深厚的創新潛力。
在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傳霖代表看來,建築行業正處在一場深刻的變革中:『過去,建築企業的發展主要靠機遇、政府高強度的投資拉動。新時代企業發展必須靠創新、管理、人纔等內生動能同步驅動。』他認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首先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順應發展新模式,向投資融資、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營維護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其次是要推進管理體系創新,加快建設『智慧工地』,從傳統建造向現代精益建造轉變,以『品質革命』徹底改變以往『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生產建造方式。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章法代表說,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信重工的行動方案是構建『五院一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即圍繞『核心制造+綜合服務』商業模式,構建起創新研究院、工程成套院、礦山設計院、鑄鍛及材料研究院、機器人及智能控制研究院和信息技術管理中心,推動發展核心制造、關鍵基礎件、工程成套、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節能環保和軍工裝備『5+1』產業,實施『傳統動能+新動能』雙輪驅動發展。在新興產業培育上,依靠『核心技術+核心制造+產業經營+資本運作』,打造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廣西梧州市市長李傑雲代表表示,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企業也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創新活力。『梧州市將進行產業二次創業、轉型昇級和技術改造,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引入外部產業,引進科技人纔,進一步建設產業轉移承接示范基地,優化存量,做大增量,高效率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培養創新人纔,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
人纔強、科技強,纔能帶動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代表認為,人纔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目前,格力擁有兩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2個研究院、72個研究所、727個實驗室。此外,格力還擁有自己的格力學院。『我們已經培養了一支科研團隊,目前擁有1萬多名研究人員。企業累計申請專利超過3.5萬項,僅2017年就申請技術專利7698項。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我們2017年創造的專利數量排在全國第七位。要想成為創造、制造強國,制造業企業要擁有自己的人纔隊伍,要有技術創新的能力。』董明珠說。
『2016年圍繞科大訊飛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的創業公司只有3000多家,而截至2018年1月,這個數據已經是52萬,正是人纔的井噴,支橕我們不斷地去創新發展。未來,科大訊飛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搶佔國際創新制高點,讓創新成果造福社會、惠及百姓。』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代表說。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北車站調度車間副主任郅慧代表說,作為亞洲最大編組站,鄭州北車站的調度車間自動化、信息化程度比較高,這就需要大量素質高的員工。目前,鄭州北車站把人纔培養寫入發展計劃。今年,公司加大了對安全標兵、創效能手、管理創新等方面先進集體和個人的培養力度,實施15個運輸提效項目,讓鐵路樞紐的運行更加暢通,讓路網『心髒』更加強勁。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委副書記、市長果果代表認為,拉薩經濟社會發展要上水平,必須引進人纔:『不僅要用好各地的援藏人纔,還要引進和發展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一些國內知名高校都在拉薩設立了創新創業項目。2017年初,北大創業營落戶拉薩高新區,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扶持體系,為創業者免費提供創業輔導、孵化。截至目前,進行的創業培訓超過1000人次,僅拉薩本地就有30個項目孵化成功。』
『建好國家中心城市,科技是關鍵,人纔是基礎。』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代表認為,西安進入新時代的一項新使命,就是建好國家中心城市。而建好國家中心城市,關鍵在於加大人纔引進的力度。『首先要吸引更多創新型技術人纔,積極投身新產品研發、原有產品更新換代。』
『我建議要進一步發揮校企合作平臺的重要作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工人徐立平代表表示,同企業相比,高校在人纔培養方式、先進技術裝備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將創新型技術人纔置於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可充分發掘其創新潛能,激發創新活力。』
中海化學暨海洋石油富島有限公司化肥二部總經理助理劉平代表認為,企業創新,人纔是關鍵。今後,公司將探索與高校人纔聯合培養模式,實現生產領域的創新技術直接落地,補齊科技轉化短板,生產高附加值的化肥產品。同時,結合自身規模優勢,公司將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高素質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創新文化,提倡『工匠精神』,提高一線高技術工人待遇,破除落後機制,保護工人創新成果,把重視創新、依靠人纔的理念滲透到公司的每一條生產線中。
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代表表示,當前集團的核心戰略就是以人纔戰略為主線,面向全球與國際巨頭同臺爭奪一流科研人纔。『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一口氣在美國波士頓、舊金山、西雅圖建立三個研發中心。同時,也在上海建立一家研發中心。四大研發中心的搭建,為我們引進全球一流醫藥科研專家人纔近50人。我們將持續面向全球引進高端人纔,跟一流醫藥科研機構展開深度科研合作。』
依靠科技創新,構築產業體系的新支柱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審議時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居民消費加快昇級,創新進入活躍期,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
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瑞軍代表認為,廣東要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創新驅動支橕走在前列,形成打造科技創新強省的『雁群』效應、『雁陣』格局。『我們要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頭雁」,發揮導航引領作用;以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力軍,支橕起「雁群」的主乾;以振興粵東西北地區創新發展為生力軍,形成龐大的後備接續力量;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為「雙翅」,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王瑞軍說。
談及回去後的打算,劉慶峰表示,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中,要繼續加強源頭技術的研發創新:『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下一步我們要推動人工智能數理統計建模與腦科學的交叉融合研究,發展以人工智能為導向的類腦研究和應用;另一方面也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將研究機構的成果在企業進行產業化落地,將企業雲平臺上的大數據資源面向學術界和創新創業企業進行開放共享。』
鐵路的大發展,貨運的大增量,急需科技創新,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郅慧說,鐵路系統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實施以數字調度、數字車務、數字工務、數字電務等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極大地釋放了創新積極性。目前,鄭州北車站數字化分析室、數字化安全監控室、數字化調度指揮中心等已經投入運行,科技化創新成果成為提高鐵路貨運效率的重要載體。
農工黨中央常委壽子琪代表認為,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橕,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小創新企業發展中,我們在體制機制、管理效率、人纔激勵、環境、氛圍等方面還有很大提高空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急需更多的普惠政策,比如在財政稅收政策上,這麼多企業采用不同政策不僅不夠公平,政府也忙不過來。上海嘗試用科技創新券的方式,扶持企業技術創新,促進高校和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可以探索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
蘭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膠廠丁?橡膠二車間副主任鄭彩琴代表認為,國家要制定出臺支持創新型高技能人纔落戶、子女就讀、配偶就業等精准政策措施,解決其生活後顧之懮;同時,建立健全晉職、晉級和獎勵制度。對西部落後地區,資金、科研等給予更多扶持,增強人纔培養力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動主導產業企業加強研發、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金量和核心競爭力。
『中國要強大起來,一定要靠創新。要將科技創新應用到各領域,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戰略支橕,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動力。』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代表說。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委員表示,科技創新需要加強法制保障,尤其是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在涉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大科研項目和工程、關鍵核心技術及優勢產業等領域,加大對假冒專利犯罪的打擊力度。依法查辦和加強預防科技創新領域職務犯罪,營造良好環境。
只有抓好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纔能搶佔源頭創新制高點。『我們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加快建設在粵大科學裝置集群、省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爭取國家支持廣東建設國家實驗室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人纔團隊和優勢創新資源,增強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還要著眼於變革性技術和顛覆性創新,主動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領域加快布局重大任務,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掌握競爭主動權,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王瑞軍說,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們的乾勁很足。
(本報記者鄧圩、丁汀、龐革平、馬躍峰、姜潔、袁泉、吳勇、韓俊傑、孫振、龔仕建、高炳、肖家鑫、郝洪、付文、郁靜嫻、李家鼎、劉佳華)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