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綜述)代表『把脈』科技發展獻智中國跑出創新『加速度』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電 題:代表『把脈』科技發展獻智中國跑出創新『加速度』
中新社記者 鄭瑩瑩 曾鼐 鍾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中國何以跑出創新『加速度』?多位人大代表就此『把脈開方』。
大力提昇原始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表示,中國現在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受制於人,必須要大力提昇原始創新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林也認為,中國要從科技大國發展成科技強國,要有足夠的原始創新,而這與基礎研究分不開。
『要怎樣實實在在地增強創新能力?這是個牛鼻子問題,我認為要重視基礎研究,提高基礎研究的投入和水平。』他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國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高標准建設國家實驗室。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指出,報告提出了『高標准建設國家實驗室』的任務,這是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建設國家實驗室的目的不是簡單為了更多的論文、專利,或為一般性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而是要解決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重大戰略性問題。』他說。
鼓勵培養核心人纔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還可以對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采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徑來促進中國的發展,但而今,中國已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達到了很高水平,這樣的情況下,有很多核心領域對我們來說已處於前無古人的『無人區』。
『這時怎麼辦?就需要有人能看准方向,需要有一批科學家花大力氣去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去啃硬骨頭,去突破核心技術,創新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動力。』他說。
李林認為,中國的『科學土壤』在培育國際一流科研人纔上還有不足,『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讓最優秀的科學家不要為了申請項目而被牽著鼻子走,而不能靜下心來去做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國要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績效評價要加快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纔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采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有悖於激勵創新的陳規舊章,要抓緊修改廢止;有礙於釋放創新活力的繁文縟節,要下決心砍掉。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我們並不缺創新技術和市場,但是缺少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如何把這些技術轉化為市場所需產品。』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微納制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飛說。
他認為,目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還存在審核周期太長、過程太繁瑣等問題,制約了科技的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認為,要加強創新領域的『制度供給』,比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的動力。(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