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金佳緒
【學習進行時】抓工作,要有『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是習近平所倡導的,也是他自己的工作作風。今年全國兩會到團組,習近平重點抓了哪些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真抓實乾』系列報道之《習近平兩會新語之『抓』字篇》,為您梳理。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十九大後的首次全國兩會,習近平先後來到6個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每到一個團組,他都要發表極具針對性的重要講話,抓問題、抓大事、抓關鍵,一抓到底。
『抓』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
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也是習近平今年兩會到團組時反復強調的『高頻詞』之一。
『羊、煤、土、氣』一度是內蒙古引以為驕傲的經濟增長支橕,然而伴隨著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僅靠資源支橕的發展已難以持續。針對這一問題,習近平在內蒙古團參加審議時明確強調,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昇級上』『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為資源型省份如何走高質量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指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對山東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出要求:『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切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效有序的體制機制所提供的保障。在廣東團,習近平強調:『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盤考慮、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推動高質量發展並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抓好這項工作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習近平告誡各級領導乾部:『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沈淀之後真正的評價。』
這番『知心話』,抓住了情理,更抓住了人心。
『抓』改革促創新,廣聚天下英纔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廣東團,習近平首次將『發展』『人纔』『創新』並列到『第一』的位置。
抓改革首先要抓重點,三個『第一』的『新提法』表明,它們是重中之重。
『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習近平進一步闡釋說,『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纔』『人纔政策、創新機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
這就是辯證的觀點。
在廣東團、山東團,習近平都重點提及人纔對於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強調要『讓大學生甚至是海歸人纔主動回鄉務農』,『要讓精英人纔到鄉村的舞臺上大施拳腳』。
纔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聚天下英纔而用之』一直是習近平『人纔觀』的重要內容,也是十八大以來他力倡創新、謀求突破的重要抓手。面對發展大勢,習近平語真情真:『我們要推動營造科技創新的生態「小氣候」,增加我們的虹吸力』,『本土人纔、海歸人纔要並用並重,使他們在報效祖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抓』改革促創新,讓人盡其纔、物盡其用,習近平語重且心長,謀深而慮遠。
『抓』鄉村振興,決勝脫貧攻堅
『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困難群眾一直是習近平最牽掛的人,脫貧攻堅是他最為操心,花費精力最多的工作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每年全國兩會,習近平都利用參加團組審議討論的時機,同代表委員們共商脫貧攻堅大計。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為脫貧攻堅工作繼續把脈開方——『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攻克貧困人口集中的鄉(蘇木)村(嘎查)。』在內蒙古團,習近平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把廣大農牧民的生活家園全面建設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在山東團,習近平對鄉村振興戰略作了重點闡釋,圍繞產業、人纔、文化、生態、組織各個方面提出五個『振興』,內外結合、點面結合,搭建起鄉村振興牢固的『四梁八柱』。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習近平諄諄告誡廣大乾部,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紮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十八大以來,全國有6800多萬人口擺脫貧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上將是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
『全社會要行動起來,盡銳出戰,精准施策,不斷奪取新勝利。』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發出的鏗鏘之聲擂響了奪取勝利的戰鼓。
『抓』政治生態,激濁揚清扶正袪邪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政治生態,是習近平歷年『兩會時間』的高頻詞,是他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2015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在吉林團強調,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在江西團,習近平指出,嚴懲腐敗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
2017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先後在遼寧團、四川團再次談到政治生態問題,對『關鍵少數』提出『把好用權「方向盤」,系好廉潔「安全帶」,激濁揚清,扶正祛邪』的要求。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在重慶團用『政治要求』『迫切需要』『重要保障』3個定位深刻闡釋良好政治生態對改革發展的重要作用,提出4個『要』的明確路徑,並且鮮明提出領導乾部要『講政德』,即『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常抓不懈,久久為功。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作風建設一以貫之的清醒認識和持之以恆的勇毅擔當。
四年前,同樣在『兩會時間』,習近平在安徽團提出了『三嚴三實』的要求,強調各級領導乾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狠抓作風建設,淨化政治生態,重塑黨的形象,黨風政風持續好轉,社會風氣不斷改善,廣大乾部群眾煥發出乾事創業的嶄新風貌。
新時代需要有新的作為,需要有『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抓好各項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實現中國夢的目標奮勇邁進。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