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新聞
英雄回家|致敬英烈,讓誦讀傳遞我的敬意!  焦點訪談:共享『服』利 共創未來  天天學習|中南海月刊(2021.08)  服貿會上看數字金融   廣西柳州:水上公交復航   五年了,再聽G20杭州峰會的世界回響  廣州越秀區發現1例無癥狀感染者 為隔離酒店工作人員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這些G20妙喻深入人心  英雄,回家!   習近平的8月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新時代機構改革的鮮明政治方向(評論員觀察)

//internal.dbw.cn/ | 2018-03-19 09:29:57
 作者:陳家興    來源:人民網 - 人民日報    頻道主編:遲灝

  黨的全面領導既是重要原則,又是內在要求,也是重要任務,成為統領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過程的政治主題

  改革方向決定改革的性質和成敗,機構改革尤其不能偏離正確政治方向。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的部門之多,職能調整之大,影響面之廣,觸及的利益關系之復雜,都是空前的。但在這些大幅調整優化的背後,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這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不僅僅是國務院機構改革,黨和國家機構的整個改革都貫穿了這一主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黨的全面領導既是重要原則,又是內在要求,也是重要任務,成為統領改革全過程的政治主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正是新時代機構改革的鮮明政治方向。

  『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正是治國理政的本根。這是從歷史和實踐得出的結論。從世界看,國際上的『亂』和中國的『治』形成鮮明對比,為何『風景這邊獨好』?從政黨看,敢於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以自我革命來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的,世界上還有多少?從現實看,從書寫中國『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到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再到過去5年多來的歷史性成就與變革,中國奇跡何以震撼世界?無論視野如何轉換比較,統攝其間的關鍵都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如果不能在各方面各環節落實和體現,其結果必然就是:在一些人那裡,嘴上喊加強黨的領導,背地裡不要黨的領導;在一些領域,黨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虛化、弱化現象較為突出;在一些工作中,黨的組織不是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而是被邊緣化,甚至成為擺設。經驗證明,一些地方改革發展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些領域工作推不開、局面打不開、矛盾問題成堆、群眾反映強烈,歸根到底都與黨的領導空懸、黨的力量削弱有關。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明確『黨領導一切』,統一領導根據地內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項工作,有力戰勝了艱苦殘酷的戰爭環境,有力克服了山頭主義和分散主義傾向。今天,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面對新征程上的風險和挑戰,迫切需要從機構改革的頂層設計,到各項工作的具體推進,都堅持好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無論是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是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都始終貫穿黨的領導這個政治主題,為的就是從機構職能上解決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解決國家治理體系中黨政軍群機構職能關系問題。

  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改革的政治主題,有必要對黨政關系問題做一點辨析。改革開放以後,黨政分開問題曾引起熱烈討論,目的是解決效率不高、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作風拖拉等問題。但必須承認,對黨政關系問題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一個再認識再探索的過程。需要明確的是,無論黨政關系如何調整,有一條是不變的,那就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黨政各有分工,但大前提是堅持黨的領導,而且無論怎麼分工,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離開這一條,在理論和實踐上就容易跑偏。從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到黨和國家機構的整個改革,對一些領域設置過細、職能交叉重疊的黨政機構進行整合,理順黨政機構關系,有利於增強黨的領導力,提高政府執行力。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了這一命題的正確性。堅持把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穿機構改革各方面和全過程,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新時代機構改革再出發,定能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組織支橕,抵達『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佳境。

【聯系我們】國內頻道主編 手機號:15504500591

  視覺焦點

圖片新聞

 

今日推薦

 

龍江萬象

 

國內·國際推薦

 

影視圖片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熱點圖片

 
如果您在本頁面發現錯誤,請先用鼠標選擇出錯的內容片斷,然後同時按下"CTRL"與"ENTER"鍵,以便將錯誤及時通知我們,謝謝您對我們網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