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新聞眼·麻辣財經·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2018-03-19 09:29:56 來源:人民網 - 人民日報  作者:曲哲涵 歐陽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如何規劃相關改革路線圖?需要把握哪些著力點?

  加強政策支持,擴展普惠金融

  『我國高度重視普惠金融服務,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措施。』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委員說,目前大中型商業銀行正加速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提昇對小微、『三農』、雙創、低收入人群等的普惠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發展依然面臨諸多問題,高建平建議,宏觀政策層面應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支持,從差額存款准備金、再貸款、普惠金融債券、宏觀審慎評估政策等方面,強化對普惠金融業務的正向激勵與引導。此外還應加強財稅政策支持,通過貼息、補貼和風險補償等方式,撬動銀行和社會資金投入普惠金融領域。監管層面應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監管框架,『確定銀行業普惠金融常態化考核指標,設立較高風險容忍度,穩妥有序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等。』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董事長楊明生委員認為,只有改造傳統金融業態,纔能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科技把很多條條框框衝破了,同樣能倒逼金融企業進行體制改革、業務創新。』

  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將有大量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對於這些企業,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提供支持和服務,以金融創新支持制造業技術創新。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委員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重點推進六項工作:一是改革發行上市制度,深化主板和創業板改革,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二是繼續穩步推進股票發行制度改革。三是繼續深化新三板改革,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積極研究推進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四是重視私募股權基金的戰略作用,優先發展創業投資、天使投資,落實創投基金投資解禁期反向掛鉤制度安排。五是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市場協調發展。六是引導期貨與衍生品市場健康發展,加快商品期貨期權產品創新,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保險+期權』試點,平穩推出原油期貨,穩步發展金融期貨期權。

  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代表說,對於新經濟『獨角獸』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上市,深交所層面的規則准備已經基本完成,擬對優質『獨角獸』企業開設綠色通道。『但這項改革十分重大,還將視市場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推進。』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委員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方向上要順勢。需要把准時代的脈搏,順應國家的政策導向,做產業轉型與昇級的『排頭兵』。二是理念上要共享。金融業務要樹立與實體經濟共贏的理念,非金融業務在引資時,也要繃緊引智這根弦,與實體企業共成長。三是服務方式上要創新。應積極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提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風險防范能力。

  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要有針對性

  政府工作報告有多處提及保險,涉及基本保險保障、外資保險機構、存款保險制度等多方面。

  過去一年,在力促金融『脫虛向實』的大背景下,保險業采取多種手段,壓縮投資型保費規模,提高保障型業務佔比。『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要有針對性,也要有實用性。保險服務實體經濟,要研究實體經濟哪些方面真正需要保險,不能隔山買牛。』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委員表示。

  政府工作報告建議,對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再增加40元,一半用於大病保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認為,將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新增款一半用於商業保險經辦的大病保險,能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有助於提昇醫療保險體系的運作效率。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