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董保同:發展現代農業要打造新主體 加強農業深加工
2018-03-18 21:16: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楊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圖為18日,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曲靖市委副書記、市長董保同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新華網李相博攝

  新華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楊靜) 18日,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曲靖市委副書記、市長董保同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在談到如何打好『綠色食品』牌時,董保同稱,發展現代農業,要打造品質農業、品牌農業,打造新主體,同時加強農業深加工。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新華網:十九大把產業興旺擺在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位,曲靖是農業大市,如何推進產業興旺,尤其是打好『綠色食品』牌?

  董保同:鄉村振興戰略的二十個字總要求裡面,『產業興旺』是放在第一位的,這也是我們當前應該著力的重要領域。曲靖是傳統農業大市,我們是『滇東糧倉』,產玉米、馬鈴薯、稻米,傳統農業的種植養殖都有一定基礎。現在我們的農產品產量、總產值和增加值在全省都是排第一的,但我們的農業也有短板,發展現代農業是我們下一步重要的方向。

  要在幾個方面下大力氣:一是打造品質農業、品牌農業。不能只是傳統農業、一般農業,要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品牌,把牌子創出來,大家認可,以後,纔能更好地對接市場。現在一般的賣玉米、馬鈴薯,競爭很激烈,農民收入也很有限。我們現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比如種藍莓。以前種馬鈴薯一年有幾千塊錢收入,現在種藍莓,是從美國引進的好品種,試種成功,比種馬鈴薯的收入多很多。同時還要打造綠色、有機、無公害的農產品,這對我們的發展很有利。

  二是不能僅靠傳統的經營主體,一定要打造新主體。我們最近跟幾個大企業對接,他們有品牌優勢、品種優勢、科研優勢、人纔優勢、市場優勢,這樣結合起來,他們牽頭,我們政府幫助他們組織對接農戶,實現土地流轉、規模種植,這樣等於是發展大產業、引進大企業、跟大市場對接,這是很大的突破。

  三是我們的農業深加工比較差,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和農產品的總產值比達2.2:1,也就是加工農產品比普通農產品的產值高1倍多,但是曲靖只有0.4:1,跟全國相差了5到6倍,這個增長空間很大。如果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對經濟發展、政府稅收、農民增收都是很有好處。比如我們的馬鈴薯產量很大,但基本上都拉到重慶、成都去銷售,成為火鍋用的蔬菜,一點加工都沒有。如果進行深加工,加工成薯條,這個空間很高,很有潛力。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