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1933年元旦,當時的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東方雜志》以『夢想』為題推出了新年特輯,142位當時各界知名人士描述了自己『夢想中的未來中國』。作家巴金寫道:『我希望每個家庭都有住宅,每個口都有面包,每個心都受教育,每個智慧都得著光明。』詩人柳亞子夢想著未來能有一個『打破一切民族和階級區別』的社會主義的國家。
各位聽眾,早上好!今天是3月18號,星期日,農歷二月初二。北京晴,12度到1度。以下是內容提要: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栗戰書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王岐山當選國家副主席,新當選國家領導人進行憲法宣誓,會議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七、第八次會議,栗戰書主持;
人民日報今天刊發社論《國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領路人》;
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各代表團代表、各界乾部群眾紛紛擁護習近平當選,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拼搏;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表示,堅決擁護習近平當選,為實現強軍目標不懈奮斗;
俄羅斯總統普京、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國家領導人祝賀習近平當選;
《奮進新時代》第十四篇:共治共享新時代;
我國外交部就美國簽署『與臺灣交往法案』提出嚴正交涉。
今天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需要80分鍾,以下是詳細內容:
夢想因時代而不同。85年前文人們的希望、熱忱和關切在隨後的崢嶸歲月中成為現實。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新時代的錦繡願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服務人民。
習近平: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簡潔而凝練的『共建、共治、共享』三個詞,凝聚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全國人民社會治理探索的集體智慧,是對全體人民利益的敬畏。人大代表張愛軍表示,民生工程任務艱巨,但必須全力推進。
張愛軍:圍繞著老百姓就業、教育、衛生、公共社會治理等方面,這也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所以民生工程一定是我們政府要全力推進的方面。
人大代表方中華是全國小康示范村——浙江臺州方林村的黨委書記,他總是隨身帶著一本方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股權證,這樣的證在方林村人手一本,每個村民都是股東,每個村民都享受改革的紅利。
方中華:村裡這是拿出3.3億的股本,就是1100股,一人30萬,現在我們股權分紅大概一萬多塊一個人每年,家裡五個人就五萬多塊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人民是改革的主體』這一論斷,格外醒目。政協委員沈開舉認為,發揮共治共享作用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讓參與共建共治共享者有歸屬感、成就感。
沈開舉:老百姓通過自治確實感受到自治帶來的好處、甜頭,在這個自治組織裡面,他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不能把自治流於形式。凡是自治真正發揮作用的,一般都辦的很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發展基礎上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大代表上官吉慶認為,首先要處理好發展與民生的關系。
上官吉慶:不斷做大『經濟蛋糕』,讓群眾有更加充分的就業、穩定增長的收入,讓政府有更多財力辦好民生實事。
五年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標准,這或許無法用工具度量,但卻可以用人心映照。人大代表曾范濤說,把獲得感當作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會得到百姓的稱贊。
曾范濤:我們所有產業、城市建設的發展成果都是為了老百姓有更高的幸福指數,把這些事情都辦好的時候,老百姓對我們點贊的時候會更多。
人民始終是改革的主體。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的初心,更是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過去五年,人民生活發生巨大改變,國家發展取得歷史性進步。在一個共治共享的新時代,投身改革實踐、分享改革成果,中國人民追逐的夢想必將一一實現。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