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如何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聽聽農業部部長怎麼說
2018-03-17 16:07: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網北京3月16日電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改革開放伊始,一首名叫《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生動描繪農村歡欣鼓舞的景象。今天,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農村改革如何接續發力?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全面推進?耕地輪作休耕試點發展態勢怎樣?新時代怎樣更好滿足人們對於餐桌的新需求?全國兩會期間,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做客新華網、中國政府網《部長之聲》,回應社會關切熱點,與廣大網民共話『希望的田野』。

  過去五年,『三農』發展實現『六個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發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對此,韓長賦用『六個新』來概括。他說,一是糧食生產能力登上了新臺階,二是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得到了新提昇,三是農業現代化邁出了新步伐,四是農業的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五是農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六是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新提昇。

  『兩豐、一欠、一平』,是不少搞農業的人熟悉的糧食生產『常理』,然而自2013年開始,我國的糧食產量登上了12000億斤的臺階,連續五年穩定在這個水平。『這是高位穩定』,韓長賦說,我國的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我們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臉朝黃土背朝天』,是很多人頭腦中農民的形象,如今這一態勢也有了歷史性的轉變。『農業的田間機械化作業水平已超過68%』『農業的科技貢獻率已超過56%』『農產品的加工比例達到2.2:1』『良種基本達到全覆蓋』『旱澇保收的農田已超過一半』。對於五年間我國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昇,韓長賦用了一組數字指標來說明。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7年農民人均收入突破13000元,城鄉收入比由2012年的3.1:1降到了2017年的2.7:1。『五年間農民的收入增幅約為50%,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韓長賦表示。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使鄉村振興有更好的物質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這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農村的體現,要全面推進。』專訪中韓長賦著重講了『產業興旺』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期間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對鄉村振興講了推動鄉村產業、人纔、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第一個振興就是鄉村產業振興。生產力是基礎。要大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使整個鄉村振興有更好的物質基礎,我們總的考慮就是要發展現代農業,提昇農業的質量、效益、競爭力。』韓長賦說。

  現在的農業是『大農業』概念,農村產業不光是農業。韓長賦強調,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最有乾頭、最有說頭、最有看頭,甚至是最有玩頭的產業』。

  『歡迎城裡的科技人員來農村,包括農民工返鄉創業,投身現代農業和鄉村產業振興。』韓長賦表示,要推動質量興農、綠色發展,拓展農業的功能,把農業和農村的社會、文化、農耕文明聯系起來,還要把城鄉聯系起來。在鄉村振興的大格局下,通過產業振興,使農業實現快速發展和轉型昇級。

  深化農村改革,最重要的還是土地制度改革

  我國的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40年前,發端於小崗村的『大包乾』成為改革開放一聲春雷。40年後的今天,包括廣大農村在內的中國在改革的推動下發生了巨變。我們的農村改革如何走好下一程?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繼續深化改革。』韓長賦說,我們靠改革走到了今天。下一步,『三農』問題的解決、『三農』的發展、鄉村振興還得靠改革。

  『深化農村改革要全面推進,最重要的還是土地制度改革。』韓長賦強調。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給農民吃下了『定心丸』。

  『在土地改革方面,一方面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另一方面要繼續實施「三權」分置制度,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同時要積極扶持小農戶,讓他們搞好生產,加入現代農業產業鏈。』韓長賦說。

  『要以土地改革為主線,推動農業各方面的改革。』韓長賦進一步表示,要圍繞土地改革建立一系列制度,包括現在在縣鄉建設的土地流轉的中介、合同、服務制度和土地糾紛仲裁制度,正在全國進行的農民承包地確權和登記工作,『三權』分置以後還將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等等。

  耕地輪作休耕制度,『有條件』『有必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增加到3000萬畝。從以前的『耕地連軸轉』『四海無閑田』,到近年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不斷擴大,反映了怎樣一種變化?

  對此韓長賦表示,開展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本質上是貫徹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生產經營制度的創新,『有條件』『也有必要』 。過去是8億人吃不飽,現在是14億人吃不完,這給輪作休耕創造了條件。在農業長足發展、糧食供給有了基本保證的基礎上,也有必要讓負重過多的耕地輪著歇一歇,讓負重過大的環境喘口氣。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2016年全國616萬畝耕地實行輪作休耕,2017年輪作休耕面積為1200萬畝,2018年試點面積增加到3000萬畝。

  『一方面要落實好3000萬畝的輪作休耕任務,真正落實到村、落實到戶、落實到田頭。另一方面是要進一步探索這個制度。比如,在什麼條件下開展輪作休耕,在什麼樣的地區開展輪作,在什麼樣的地開展休耕,對實施輪作休耕的農民怎麼補貼等,都要進行制度探索。』韓長賦說。

   1%的問題100%去解決,農產品質量問題『零容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農業供給也從過去的『夠不夠』轉化到了現在的『好不好』。當前人們對餐桌有了更多的新需求。

  說到農產品質量問題,韓長賦表示,『負責任的說,我們的農產品質量是穩定向好的。』他同時表示,農產品質量水平特別是優質農產品的比重,還不能適應消費水平昇級的要求,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1%的問題要用100%的努力去解決,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上要堅持「零容忍」』。

  對於社會關切的化肥農藥施用問題、養殖環節用藥問題,以及農產品質量追溯問題,韓長賦也一一作出回應。

  『目前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已經實現了零增長,而且一年比一年用得少。下一步總量還要減,用有機肥替代來實現化肥的減量,用綠色防控、生物防治、統防統治等措施使農藥減量。』

  『我們要推廣健康養殖。孔雀石綠、硝基?喃、劇毒農藥絕不允許使用,再生產就是違法違規,要嚴格禁止!』

  『我們正在推廣有機綠色農產品的追溯體系。首先在規模經營主體來推廣,小農戶慢慢跟上來。通過實施標准化生產、產品可追溯,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

  『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要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要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城裡人都喜歡農村、都羡慕農民!』韓長賦對新時代『三農』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