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張照片拍的是一對想離婚的佤族夫妻接受法院訴前調解的情形。坐在中間的法官名叫劉春林,是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的一名佤族入額法官。在他的調解下,這對夫妻最終和好。在雲南,像劉春林這樣的少數民族入額法官有1138名,約佔全省入額法官總數的1/3。
法官員額制是提高法官隊伍專業化水准的重要改革措施。劉春林2016年通過法官入額考試時已經58歲,今年就將到齡退休了。有人質疑,從學歷上來看,老法官普遍不如年輕人;從法律知識上看,一些入額的少數民族法官也不見得比未入額的漢族法官豐富。員額法官選任時該不該同等條件下向少數民族法官傾斜?這是我在調研中關注的重點。
這個問題,我在劉春林身上找到了答案。前不久,劉春林審判了一起非法殺害珍貴瀕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案。案件的5名少數民族被告人在田間發現蟒蛇後,合力把蛇打死,還發到朋友圈,根本不覺得犯了法。
當庭宣判後,劉春林用拉祜語和佤語向5名被告人釋法說理,被告人當庭認罪悔罪。劉春林作為佤族法官,不僅通曉佤語,還能流利地使用拉祜語、傣語與當地群眾交流。
在民族地區法院,使用民族語言開庭審理、調解案件平均約佔結案總數的8%以上。少數民族法官的語言溝通能力、風俗民情閱歷、巡回審判經驗,在多元化解糾紛中具有獨特優勢,這與法官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並不矛盾。誰執法、誰普法,少數民族入額法官通過雙語審判,以案釋法更容易讓群眾信服,也有助於法治的種子紮根民族地區和邊疆大地。在這方面,雲南經驗有借鑒價值。
我建議,要加大雙語法官培養使用力度,有必要加強頂層制度設計,試點采取先招錄、後培訓的方式合理設置民族地區法院進人門檻。同時適當延長法官退休年限,允許邊疆民族地區法院返聘退休法官辦案,並享受相應待遇。
(本報記者 楊文明 整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