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無坦途。莽莽深山、人多地少、基礎薄弱……如何披荊斬棘、摘除『窮帽』?15日,國新辦舉行中外媒體記者見面會,四位來自扶貧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暢談各自帶領鄉親們脫貧攻堅的故事。
分享起脫貧經驗,代表們口中離不開的一個詞便是『產業』。扶貧產業,既從山水稟賦中來,也由自力更生、科學籌謀的探索精神來創造。
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念好『山』字經,打好『綠色』牌。雲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一邊背負貧困,另一邊卻坐守獨特的生態和文化資源。聯珠鎮黨委書記曹慶華代表介紹,依托墨江的三張亮麗名片——哈尼之鄉、回歸之城和雙胞之家,當地發展起山地特色經濟、打造城鄉生態旅游,促進增收致富。去年,全鎮貧困發生率從14.33%降至7.83%。
『土地資源有限,耕種模式落後,是制約我們村發展的最大障礙。』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傑代表說,為了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效能,她幾次調研市場,帶領村民從胡蘿卜種植轉向中藥材種植,從單一種植桔梗發展到種植近20種中藥材。『產業對路,村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趙會傑說。
產業的駐紮,不僅使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也提昇了貧困村的整體風貌。『隨著產業的興旺,村裡的水、電、路基礎設施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環境整治力度也不斷加強。』湖南省隆回縣岩口鎮向家村村委會主任向長江代表自豪地說,現在村裡大力發展的旅游產業,已被納入湖南省扶貧旅游示范項目,『鄉親們都說,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扶貧不能扶懶。代表們坦言,『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這種現象的確存在,在扶貧工作中,必須注重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提昇貧困戶的信心和志氣。
要讓貧困戶嘗到甜頭。『貧困戶往往沒有抵御風險的能力,以農產品銷售為例,要為他們暢通渠道,幫扶到位,使他們的勞動體現更多價值。』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代表說,通過物質和精神的雙輪驅動,讓老百姓踏踏實實地發展產業,形成良性循環。
要讓貧困戶更有尊嚴。李君首創的『遠山結親·以購代捐』模式,協調愛心企業與貧困戶對接,實現5000餘戶城市家庭結親認購貧困戶農產品。『同樣是幫扶貧困戶,通過這種模式,能夠讓捐贈者有回報,讓受助者有尊嚴。』他說。
『凝聚人心、激發動力,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很重要。』向長江認為,很多時候,等靠要的結果未必是貧困戶的自主選擇。在扶貧過程中,村委會要持續關注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狀況,及時了解貧困戶的困難和訴求,徹底消除貧困戶的後顧之懮。
代表們表示,脫貧攻堅戰,從『打贏』到『打好』,必須在提高脫貧質量上下功夫。
築巢引鳳,增強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精准扶貧乃至鄉村振興,都需要有情懷、有思想的年輕人。』趙會傑認為,應通過進一步把扶貧產業做大做強,增強產業吸引力,增強鄉村的平臺優勢,讓年輕人願意返鄉創業,引進優質資源,使鄉村產業根基更實、前景更寬。
政策兜底,關注貧困臨界人群。『在脫貧工作中,因病返貧的發生嚴重影響了脫貧質量。』向長江建議,加大對貧困戶特別是邊緣貧困戶大病救助等醫療保障的報銷比例,確保穩定脫貧。
『脫貧的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趙會傑說,扶貧攻堅,針對的是農村最脆弱的環節,為了防止『按下葫蘆起了瓢』,必須下足繡花功夫,因戶施策,不斷提高脫貧工作的精准性。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