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 題:每年依然大量進口芯片『瓶頸』如何破解?——代表委員把脈芯片產業發展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張辛欣、潘潔
芯片,被譽為是高端制造業的『皇冠明珠』,是一個國家制造業和科技實力的象征。
近年來,盡管我國一些制造領域芯片『瓶頸』制約正在緩解,但每年依然要依賴大量進口。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並部署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等產業發展。如何從根本上破解芯片『瓶頸』,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紛紛建言獻策。
芯片制約有所緩解大量進口現狀依然未變
很長時間內,類似『圓珠筆尖』的核心零部件一度缺失,手機攝像頭以國外廠商為主,內存條價格受市場波動大……芯片成為制約我國制造領域發展的『瓶頸』。
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投入,這一問題在逐漸得到緩解:『核高基』專項與國外差距由15年以上縮短到5年,一批核心電子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得到緩解,人工智能芯片領域中一些中國企業正在展現全球水平……
『我和我的團隊承擔了國家「星光中國芯工程」,我們自主研發的芯片成功佔領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約60%的市場。』全國政協委員、『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說。
芯片產業發展與國家的重視和投入密不可分。2014年以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加大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布局,集成電路自給率大幅提高,有效緩解了制約。
『為什麼現在感覺到技術創新突圍撲面而來,主要是信息技術科技創新能力集體突圍,一些技術爆炸式變化,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快速迭代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說。
鄧中翰說,盡管我國在集成電路產業部分領域已取得突破,但整體還落後不少。『芯片大量進口的現狀,還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核心技術『命門』要守好沒有芯片就沒有信息安全
核心技術和芯片是各類智能信息系統的『命門』。盡管在不少產品上已有國產芯片,但高端芯片或裝備依然很少見。
『集成電路是戰略性產業,一旦放松就會錯過幾十年,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實現跨越。』鄧中翰說。若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將對我國信息安全造成隱患。
在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看來,中國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投入較晚,而歐美、日本、韓國企業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已經基本把芯片設計的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中,並建立了壟斷態勢,為我們在一些核心技術上『彎道超車』帶來挑戰。
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人。
此外,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導致科技企業創新成本高,加上一些重大專項基金更多停留在研發機構,很難進入到創新的中小企業中,這些都成為制約企業創新的瓶頸。
人工智能時代更須抓住機遇努力追趕力爭『彎道超車』
芯片也被譽為一個國家的『工業糧草』。代表委員們認為,人工智能時代,芯片作為信息系統『大腦』和『魂』的作用更加凸顯,提前布局,我們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副所長陸峰建議,隨著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應在網絡平臺和大數據應用比較集中活躍的電子商務、社交網絡、智能制造、醫療衛生、交通出行等若乾領域,依托用戶和數據規模優勢,率先加強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和創新應用。
他認為,要用好政策和市場兩把『利劍』,推進核心關鍵技術、零部件集中攻關和產業化應用。科研創新應避免『撒胡椒粉』式的支持,重點加大對核心技術創新應用的政策扶持。
鄧中翰表示,未來一方面要利用人纔、資金和政策等方面優勢,沿著國外成熟的發展路線,努力在局部領域實現超越。同時,要充分發揮國內市場廣闊的優勢,在一些領域圍繞自主標准、知識產權研發芯片,構建新的產業模式和生態鏈,力爭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芯片產業應與世界深度融合。』李東生說,比如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快與沿線國家的創新合作。目前,TCL就准備與『一帶一路』沿線的以色列等國進行技術引進和創新合作。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