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3月13日電題:『群眾不脫貧,我就不離村』——藏族女乾部索朗央吉的扶貧路
新華社記者薛文獻、白少波
高原初春,緩緩的拉薩河水從『四季吉祥村』邊流過,陽光灑在綠、紅、白、藍四色藏式民居上,鮮紅的國旗和五彩經幡飄揚在屋頂上,田野裡楊柳吐翠、桃李待放,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53歲的藏族大姐阿妮吃過早飯,坐在織機前,伴隨雙腳踩踏的『?嗒』聲,木梭在細軟的羊毛線間劃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索朗央吉站在旁邊,看著阿妮手中的氆氌越織越長,帶領全村人脫貧的信心更強了。
索朗央吉在鄉村工作已經16年了,基層工作盡管充滿酸甜苦辣,但她始終不忘初心:『群眾不脫貧,我就不離村!』

索朗央吉(左)與村乾部測量房前屋後的地,准備種植玫瑰、牧草等(3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貧困印象——終生難忘的衝擊
索朗央吉從小在一個小康家庭長大,沒有感受過『貧困』的滋味。1996年,從一位來自單親家庭的男同學身上,她對貧困有了深刻的印象。『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子,除了兩張床和一條板凳、一張桌子,再沒有其他家具。有些日子沒用的鍋碗上,布滿了灰塵。』同學家的窘境,至今留在索朗央吉的記憶裡。
『同學接過全班捐贈的米、面、油,哭著感謝大家。』索朗央吉說,她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難受,『從那時起,我就想著,一定要為貧困同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002年,索朗央吉從湖南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拉薩市曲水縣茶巴拉鄉,成為一名鄉鎮乾部。她跟著鄉黨委書記、鄉長走村串戶,接觸到更多貧困群眾。
茶巴拉鄉地處雅江中游峽谷地帶,土地『懸』在半山坡上,春天種進土裡的種子,要等到下過第一場雨後纔發芽,是曲水縣西部最貧困的鄉。
每次下鄉,索朗央吉都能從一些貧困群眾話語和眼神裡,感受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索朗央吉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用自己的熱情溫暖他們。

索朗央吉站在『四季吉祥村』前(3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扶貧濟困——紮根基層的初心
心中時時念群眾疾苦,纔能事事為百姓解懮。索朗央吉把群眾的期待,化成工作的熱情,『只要是群眾來辦事,我都會熱情接待,尤其是貧困群眾,我會更加熱情』。
有一年,嘎宗大姐哭著來找索朗央吉說,剛考上大學的妹妹交不齊學費,辦不了入學手續,請她幫忙想想辦法。索朗央吉一邊和學校聯系反映學生的家庭貧困情況,一邊把應急的錢湊齊匯到學校,幫孩子順利入學。隨後幾年裡,她還和朋友每月資助這位同學。
『每年寒暑假,這名學生都會找我聊聊在內地的學習生活。』索朗央吉說,他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自己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黨的十八大後,西藏自治區為了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派出大量優秀乾部進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2012年,索朗央吉擔任達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索朗央吉接觸過的貧困戶,大多是因為家裡有病人、缺少勞動力、自身發展力不足等。為了幫助他們早日脫貧,她東奔西走跑項目,無數次入戶走訪,為他們加油鼓勁。
『組織群眾外出務工,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謀劃鄉村旅游開發……』在一系列扶貧政策的支持下,索朗央吉帶領村民致富的步伐,一年比一年快。

索朗央吉(右)與村民商量編制規劃(3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精准脫貧——許給群眾的諾言
近兩年來,索朗央吉先後擔任『拉薩河畔·三有村』和『四季吉祥村』兩個易地扶貧搬遷村的黨支部第一書記,始終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在三有村,為了讓搬出『窮窩』的群眾拔掉『窮根』,索朗央吉帶領村裡的黨員一起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組織群眾培訓就業,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成為群眾的主心骨。2017年,三有村184戶、712名貧困群眾順利脫貧。
『四季吉祥村』同樣在空白的基礎上起步,但索朗央吉的信心很足,上級制定的產業扶持、就業、政策兜底等一系列扶貧舉措很快落地了。
索朗央吉說,精准扶貧是幫群眾找出貧困的病因、找准發展的路子、找對致富的方向,鼓起群眾脫貧的勇氣和志氣。
阿妮從小就學會了傳統紡織技術,但從未想過靠這個致富:『在索朗央吉的幫助下,我到其他縣傳授技術,不到一年就掙了6000元。』
『索朗央吉每天都在想著讓我們過上好日子,感謝黨派來這麼好的乾部!』聽到北京的設計公司要把藏族傳統手工紡織產業做大的好消息,阿妮臉上笑開了花。
過去五年,西藏自治區貧困人口由86萬人下降到去年底的33萬人。索朗央吉說:『只要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小康生活,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