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以城鄉融合促鄉村振興
2018-03-14 16:59:05 來源:人民論壇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意義。如何理解鄉村振興的重要性?通過什麼路徑實現?需要什麼政策支持?這些都亟待深入思考與進一步理順。

  城鄉融合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鄉互補發展客觀要求:城市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要向鄉村延伸和覆蓋,同時鄉村要為城市發展提供賴以生存的良好生態環境與安全食品。推進城鄉互動發展,城市發展離不開鄉村,沒有鄉村支橕,城市將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鄉村繁榮也離不開城市,沒有城市帶動,鄉村發展效率、效益與質量就難於提昇。水漲船高,根深纔會葉茂。提高城鎮化質量、發展新型城鎮化離不開鄉村振興與新農村建設。城鄉融合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鄉融合是鄉村振興的基本路徑。城鄉融合不是城鄉一樣化,而是消除城鄉隔離的『二元結構』,拆除城鄉之間的藩籬,實現生態環境共治、基礎設施相通、公共服務共享、市場規則相同,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順暢流動。在城鎮化前期,鄉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流動,從事非農產業,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促進城市經濟增長。在城鎮化中後期,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步減少,勞動力紅利逐步消失。由於優質勞動力大部分已定居城鎮,農村勞動力質量亟待提昇,會出現農村凋敝現象。與此同時,也會出現『大城市病』與『小城鎮病』(發展不足),客觀要求對大城市功能進行疏解,從而減緩『大城市病』和消除『小城鎮病』。由『聚集效應』向『涓滴效應』轉化,需要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鎮質量提昇與鄉村振興。

  公共政策是鄉村振興的初始動力。城鄉融合不僅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更主要的是市場機制的完善與成熟也不可能僅靠市場自身來解決,這需要政府通過實施公共政策來加以推進。一是制定科學合理的空間規劃,促使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並帶動腹地鄉村發展。根據我國實際,筆者認為,可建立以小城鎮帶動中心村與自然村的發展模式,以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鎮帶動鄉村振興,選擇區位優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規模較大、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村鎮,優先予以扶持,作為鄉村振興示范村鎮。二是要完善鄉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要先行,在村村通的基礎上,提高道路質量,加強道路維護。加大環境治理,推行『廁所革命』和垃圾無害化處理,推廣分布式淨水裝置和污水處理設施。推廣分布式新能源,減少大氣污染。推進醫療、社會保障、基礎教育等公共服務均等化,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公共服務智慧化。三是在保障糧食生產主業基礎上,鼓勵和支持建立各具特色的鄉村產業,以一產帶動農副產品加工、旅游、鄉村文化、養生養老、物流等非農產業發展,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四是推進城鄉人員流動,農民工市民化與城市人鄉居化同時推進,帶動人纔、勞動力、知識技術、資金在城鄉之間雙向順暢流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