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分享發展故事 闊步新的征程
2018-03-14 16:59:0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3月13日上午8時,9名全國人大代表如約踏上『代表通道』。與之前三場踏足此地的代表一樣,他們為各自地區各自領域代言,分享來時路的點滴故事,傳遞新征程的磅礡心聲。

  綠色路昇級路

  聽完提問,青海省海西州州長孟海代表舉起了一塊亮閃閃的金屬。

  它叫金屬鎂,由鹽湖鹵水廢液提煉而來。『過去是鎂害,現在是鎂寶。』孟海說。這幾年,海西州堅定走綠色循環之路,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起了鹽湖化工、循環利用。幾年來,美夢成真——環境好了,產業優了。

  理念一新天地寬。

  海南省三亞市市長阿東代表眼裡的『城市路』,關鍵詞是『昇級』。三亞旅游資源好,但也有許多『成長的煩惱』。今年春節黃金周,三亞『大堵車』堵了不少游客的心。此外,旅游產品缺少精品,旅游質量不高,一度讓人詬病。

  『昇級』迫在眉睫。怎麼辦?拿起新發展理念的『金鑰匙』,去打開高質量發展大門。

  阿東說,第一,生態立市不動搖,『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三亞絕不當房地產的加工廠』。第二,打造旅游精品,吃住行購游娛服務與世界接軌,城市管理精細化,『讓中外游客進得來、留得住、不想走、還想來』。

  回家路科研路

  『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艷代表做夢都想著幫孩子回家。11年來,艱辛、勞累,偶爾也會感到委屈,卻放不下。『被拐兒童的家長和尋家的孩子,他們對團圓的那種渴望,他們那種痛苦和期待,揮之不去。』張寶艷說。

  和她同行的,還有全國28萬名志願者。沒有一分報酬,但憑一份良心,11年接力相助,讓9300多名被拐兒童回了家。

  幫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並非易事。這些年,有靠一份年久的火車運行圖找到家的,也有靠一碗涼皮、一張破碎的紗窗圓了團圓夢的。線索雖細小,精力耗費卻巨大,張寶艷呼吁,讓孩子早日踏上回家之路,需要更多的愛心力量匯入。

  一個碩大的馬鈴薯,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代表最新的科研成果——它富了一方百姓,也開啟一條科研扶貧新路。

  在『代表通道』,朱有勇講起了在瀾滄縣蒿枝壩村駐村的故事。村子與緬甸接壤,自然條件好,卻沒技術、沒產業,窮得叮當響。他把科研成果『種』進地裡,不到兩年,冬閑田變成效益田、脫貧田,僅馬鈴薯一項,農民每畝地就能增收9000元。

  這幾日,在各種場合,朱有勇總是呼吁把『科技扶貧』叫得更響些,讓科技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作用,讓科技工作者在打贏脫貧攻堅中有作為。『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書寫在貧困地區的大地上。』朱有勇說。

  開新路啟心路

  第四次『代表通道』來了兩位港澳代表。話題很新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一體化發展,是新路。去年,香港工商總會主席王庭聰代表聽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消息十分振奮。他認為,『地方大,人纔多,國際視野廣,各方面資源也非常充足』。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崔世平代表也說:『這對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有裡程碑意義的。』

  打通的還有心路。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總書記的話給了王庭聰莫大的信心。今年,他帶來3個建議,其中之一是建議把港澳同胞的回鄉證系統跟內地的身份證連在一起,方便生活工作。

  崔世平也一樣。他信手拈來澳門的幾大優勢,期待著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作出更大貢獻。『澳門這塊蓮花寶地一定可以讓祖國綻放出更迷人的風采。』崔世平說。

  轉型路創新路

  數字化時代,制造業企業怎麼走?

  走上『代表通道』,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穩根代表坦言,沒有統一的答案。有答案的是,必須創新,必須轉型,人口紅利必須向技術紅利躍昇。

  他的比喻是,『要麼就翻身,要麼就翻船』。這五年,他認為是三一集團技術進步最快的五年,『產品基本接近世界水平』。未來怎麼走?他的路子是:核心業務必須全部在線上,產品高度智能化,管理流程高度信息化,客戶、代理商、供應商、員工實現智慧互聯。

  新技術浪潮正在湧來。浪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丕恕代表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用好工業互聯網這個『倍增器』。他先是帶來了中國信息產業的好消息:五年前,全球前五的服務器廠商沒有一家中國企業,現在全球前五的廠商中三家來自中國;接著又下了一份『診斷書』: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對工業互聯網有畏難情緒,認為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是高大上科技,是互聯網企業特權,不去碰,不敢碰。

  怎麼辦?一是靠自主創新,創新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追隨到趕超;二是信息技術企業要搭好平臺,卸下實體經濟企業思想上的重擔。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前,國企有何作為?

  創新、轉型,這是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繼雙代表給出的方案。創新,讓沈鼓65年獨領風騷,跑進世界第一陣容,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而轉型,則讓沈鼓向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邁進,目標是『佔領行業最高端』。

  梁穩根認為,當前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新技術浪潮兩個重大機遇交匯點上,制造業抓住這個寶貴機會,更快更好地完成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那麼中國肯定會從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

  (本報北京3月13日電 本報記者 吳曉傑)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