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在等著參會的邀請。當我接到大使館通知的時候,真的是太興奮了,我推掉了其它一切事情,趕緊買機票,第一時間飛過來。
來參加兩會對華僑華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榮耀。尤其是今年兩會,是中共十九大之後的一次兩會,而且對憲法進行了修改。參加兩會,讓我可以親歷歷史性的偉大時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動。
列席兩會,我帶來了將交通港建設成為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文化傳播橋頭堡的相關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全球化時代,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結構中比硬實力更為重要。如果把硬實力比作常數,那麼軟實力就是變數或乘數;它可以倍增或遞減綜合國力。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文化軟實力建設的要求也迫在眉睫。
要讓中華民族文化更加繁榮,應在日常生活中積聚文化力量。讓這種力量自覺融入國民血液,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語言、文明、素質。讓文化力量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及身份標志,最終成為國民凝聚力和團結一致謀發展的力量。機場、高鐵站等交通港商業集群是實現文化資源深度開發、打造文化傳播體系的重要載體。
交通港商業集群滲透在文化生產力的生產、交易、消費和再生產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文化本身不僅是文化產業的主導力量,更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交通港商業集群涉及的相關產業領域,如餐飲、商業、旅游,都依托於文化,是文化外在化、產品化的載體。而且,這些相關行業都是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是有利於實現人類幸福的新興產業,也是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資源,集中推廣文化產品、發展文化生產力的重要窗口及主流渠道。因此,交通港商業集群應該成為推進民族品牌發展的重要橋梁。
然而,現有的招商機制極易將新興民族品牌淘汰出局。為此,我建議,對民族品牌給予一定的關注與扶持。
我認為,交通港商業管理部門需要從基礎設施投資轉向商業集群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為民族商業的集群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消除限制民族商業集群創新發展的障礙。
同時,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積極籌劃多個交通港商業集群民族化改革試驗區,發揮交通港商業的主體帶動作用,依托『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文化影響力及經濟輻射力,多方面拓展交通港商業集群民族化的開發版圖。優先選擇國內重點樞紐機場及樞紐高鐵站進行試點。讓交通港在成為國際知名品牌走入中國、走向世界大舞臺的同時,也能成為民族商業、民族餐飲及『中國制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試驗區。
長期以來,交通港的文化承載功能被忽略,而今歷史與願景交織,國際與本土融匯,政府與市場交心,現實與未來碰撞。交通港應該真正融入文化產業發展大局,融入中華文化積極廣泛傳播體系之中,建設成為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文化傳播的橋頭堡。
(本報記者潘旭濤采訪整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