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劉鶴為什麼說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場深刻變革
2018-03-14 11:14:1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3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場深刻變革》的署名文章,圍繞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必然性、鮮明特征、有效推進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深化機構改革作出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研究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問題並作出決定。《決定》明確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推動這場深刻變革的必要性,自覺加以貫徹落實。

  這場深刻變革具有歷史和現實必然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進展,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歷史和現實必然性。

  (一)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必須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但要看到,當前黨和國家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必須按照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是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重要依托。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迫切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完善保證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三)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一些領域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中央和地方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攻堅克難提供體制支橕和保障。

  (四)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這就迫切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科學配置機構職能、完善體制機制,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這場深刻變革具有鮮明的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這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舉措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具有以下鮮明特征。

  (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核心問題。為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決定》要求,一是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二是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三是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加強歸口協調職能,統籌本系統本領域工作。四是統籌設置黨政機構,黨的有關機構可以同職能相近、聯系緊密的其他部門統籌設置,實行合並設立或合署辦公。五是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二)改革范圍的全面性是突出特點。與以往機構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不同,這次機構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群團、社會組織、事業單位、跨軍地,中央和地方各層級機構。除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外,一是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二是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三是合理設置地方機構。

  (三)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這次改革之所以具有革命性,就在於不回避權力和利益調整,而是要對現有的傳統既得利益進行整合,重塑新的利益格局。《決定》提出,要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

  (四)改革的設計體現了科學性。一是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加強相關機構配合聯動,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推諉扯皮。二是要求精乾設置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內設機構,科學配置權力,減少機構數量,簡化中間層次,推行扁平化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高效率組織體系。三是明確要求正確理解和落實黨政職責分工,理順黨政機構職責關系,保證黨實施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其他機構協同聯動、高效運行。四是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協調各方面力量,更好為退役軍人服務。五是省、市、縣各級涉及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的機構職能要基本對應;把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實施更為便捷有效的經濟社會管理事項下放給地方。

  (五)改革的成果要法定化。一是完善黨和國家機構法規制度。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研究制定機構編制法,增強『三定』規定嚴肅性和權威性。二是強化機構編制管理剛性約束。強化黨對機構編制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加大部門間、地區間編制統籌調配力度。三是加大機構編制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嚴肅追責問責。

  切實保障機構改革的有效推進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任務艱巨復雜,組織實施難度大。我們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統一到黨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堅定信心,抓住機遇,有重點地解決階段性突出矛盾,把工作做深做細,不折不扣把深化機構改革的要求落到實處。

  (一)加強黨的領導。黨中央統一領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工作,發揮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作用。要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黨政軍群各方面機構改革配合,使各項改革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總體效應。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決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任務,黨委和政府要履行主體責任,做到敢於負責,敢於碰硬。

  (二)依法有序落實改革方案。各部門在制定『三定』等具體實施方案中,特別是涉及機構職能調整的部門要講大局,自覺服從中央決定,確保機構職能等按要求及時調整到位,抓緊完成轉隸交接,不允許搞變通、拖延改革。在黨中央統一部署下啟動中央、省級機構改革,省以下機構改革在省級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後開展,梯次推進。

  (三)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一方面,要加強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條件成熟的加大力度突破,條件暫不具備的先行試點,做好與其他各領域改革的銜接,做到全國一盤棋,行動一致;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慮各地實際,調動和發揮地方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地方和基層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對具有普遍意義的做法,要總結經驗,及時在全國推廣。

  (四)做好紮實細致的具體實施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履行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領導責任,研究解決機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對涉及的部門和個人,要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教育工作,做到思想不亂、隊伍不散、運轉正常。有關部門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做好宣傳解讀和答疑釋惑,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確保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有效推進。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