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接受中外媒體采訪。
-減稅降費力度不減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稅內容有3個特點:一是舉措多,今年推進的減稅降負和稅收改革舉措有18項,是歷次筆墨最多的一次;二是覆蓋廣,稅改將惠及上億自然人,幾千萬家企業;三是指向明,既著力降低實體經濟稅負,又著力減輕小微企業和工薪階層的稅負。
展望2018年,減稅降費的力度仍然不會減弱。『我們將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減稅「大禮包」不折不扣地送到每一位納稅人手上。』王軍還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做好修訂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管法的配合工作,做好征管信息化和其他系列准備工作,還要做好納稅人服務和培訓工作。
-為轉型昇級保駕護航
『去年僅專利的質押融資額就已超過720億元,同比增長65%,解決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說。
談及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發展的幫助時,申長雨介紹,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昇級加快,企業對專利技術的轉化運用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持續深化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改革,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權益分配機制。據統計,去年僅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就超過1.5萬項,成交額突破1400億元,同比增長將近10%;二是加快建設和完善知識產權的運營體系和運營平臺,促進知識產權的綜合應用,包括知識產權的轉移轉化、收購托管、交易流轉、質押融資等。三是促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包括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一代移動通訊等。目前我國僅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12.4%。此外還圍繞一些重點領域,比如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節能環保等,建立了一批知識產權聯盟,有效促進了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
- 『國進民退』說法並不正確
有記者提出,現在社會上有『國進民退』的說法,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回應,這個說法無論從邏輯關系還是從實踐結果看都是不正確的。
肖亞慶說,從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國有企業通過改革開放不斷發展壯大,但與此同時,各種所有制企業也都有很大發展。從總量和結構看,民營企業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對國家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大力支持發展民營企業也是我們大的方針,這兩方面的堅持不是一對矛盾,而是應該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文化遺產『家底』基本摸清
『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可移動文物、87萬項非物質文化遺產、348個傳統戲曲的劇種、3.3萬處革命舊址、2100多處抗戰文物保護單位,52個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3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向記者亮出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家底』。
雒樹剛認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首先要進行搶救式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靠人傳承,現在有一批非遺傳承人年紀大了,後繼乏人。要把老工匠、老藝人的技藝記錄下來,同時抓緊培養青年傳承人。他說,當前所有的國有博物館都免費向公眾開放,目的就是讓群眾無障礙地欣賞文化遺產。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