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朱有勇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人民網記者翁奇羽攝)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今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四次全會前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的『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以自身科技扶貧的經歷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科技在扶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朱有勇介紹,作為中國工程院雲南扶貧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一個代表,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蒿枝壩村進行駐村扶貧。蒿枝壩與緬甸接壤,是拉祜民族集聚區。拉祜人民由中國共產黨從原始社會直接帶到社會主義社會,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對黨有著極深厚的感情。因為歷史的原因,他們很貧困,不過地處熱帶雨林區,這個地方自然條件非常好,溫度高、光照好、水資源非常豐富,農民的土地很寬廣,每個農民有6畝土地以上。『按理這個地方不該貧困的,但是因為沒有技術,沒有產業,素質性貧困特別突出。這裡的農民兄弟一年只種一次水稻,水稻收獲以後什麼都不種。』朱有勇說,拿冬季馬鈴薯為例,他的團隊把科技成果拿到當地進行轉化,2016年示范推廣了100畝,每畝平均產3.1噸,賣價3000塊一噸,一畝地農民就收入9000塊錢。2017年推廣了2000多畝,接下來兩年他們計劃推廣3萬到5萬畝,把冬閑田變成效益田、脫貧田。『我們的目標是,一個冬天一畝地,農民收入一萬塊錢,脫貧一個貧困人口。』
朱有勇說,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很多科技工作者都戰斗在扶貧攻堅的第一線,他們把研究成果推廣應用,他們把論文寫在了貧困地區的大地上,『應該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