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2018年全國兩會第四場『代表通道』現場直擊
2018-03-13 15:41: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題: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2018年全國兩會第四場『代表通道』現場直擊

  新華社記者 侯麗軍 劉慧 胡浩

  『傳統裝備制造企業怎樣實現智能化和數字化的轉型?』『互聯網行業如何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怎樣發揮優勢吸引更多港澳同胞參與其中?』……

  13日上午8時許,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之前,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9名全國人大代表踏上『代表通道』,暢談改革願景,分享發展經驗。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前,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

  『三一要麼就翻身,要麼就翻船。』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穩根代表認為,能否成功完成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關系到三一集團的前途命運。

  什麼是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梁穩根給出答案:核心業務必須全部在線上,產品高度智能化,管理流程高度信息化,客戶、代理商、供應商、員工實現智慧互聯。

  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繼雙代表帶來『沈鼓經驗』:通過創新,實現突破和跨越;通過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昇級。

  開發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裝備,建立『沈鼓雲』智能制造服務平臺,為用戶設備提供在線監測、遠程診斷服務……戴繼雙說:『我們要加大向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的轉型,佔領我們這個行業產業鏈的最高端。』

  『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實體經濟。工業互聯網是實體經濟轉型昇級的倍增器。』浪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丕恕代表帶來中國信息產業的好消息:五年前,全球前五的服務器廠商沒有一家中國企業,現在全球前五的廠商中三家來自中國。

  『我們要打造全球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中小微企業插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翅膀,助力我國由互聯網大國向互聯網強國轉變。』孫丕恕的話充滿信心。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不停步,開放不止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怎樣吸引更多港澳同胞參與大灣區建設?

  南旋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庭聰代表建議,把港澳同胞的回鄉證系統,跟內地的身份證連在一起,方便他們以後在廣東生活和工作。

  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崔世平代表認為,澳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國際領先的旅游教育服務,可以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作出更多貢獻。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三亞市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絕不當房地產的加工廠。』面對記者提問,海南省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阿東代表的話擲地有聲。

  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中,三亞市找准自己的發展定位: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乾的海南特區精神,加快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

  在『代表通道』上,青海省海西州委副書記、州長孟海代表向媒體展示了海西州綠色發展的標志性產品——金屬鎂,『這個產品是從鹽湖鹵水中提取鉀後排出的老鹵廢液中精深加工提煉出來的,過去是「鎂害」,現在變成了「鎂寶」』。

  孟海表示,海西州已實現了鹽湖化工、天然氣化工等多種產業的融合發展。從鉀肥到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集群的發展,構建起了綠色循環發展的典型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代表也在現場展示了他在雲南駐村科技扶貧的成果——冬季馬鈴薯。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蒿枝壩村,他的團隊把科技成果拿到當地轉化,通過推廣種植冬季馬鈴薯,把當地農民的冬閑田變成效益田、脫貧田。

  如何借助網絡的力量幫助被拐兒童回家?在『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艷與大家分享了『寶貝回家』的感人故事。

  2007年創立『寶貝回家』網站以來,張寶艷和來自全國28萬志願者幫助2300多名兒童順利找到自己的親人。

  『保護孩子,給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責任。』面對鏡頭,她呼吁更多的愛心力量加入『寶貝回家』,幫助被拐的孩子早日踏上回家之路。

  一陣鈴聲響起,第四次全體會議就要開始,代表們進入會場整齊落座。人民大會堂外,陽光下的北京城已是春意乍現。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