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2018兩會】『代表通道』第四次開啟 9位代表為創新中國『代言』
2018-03-13 14:06:17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記者李文學李文亮高宇婷)3月13日8時許,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啟第四場『代表通道』,阿東、朱有勇、梁穩根、孫丕恕等9位代表亮相,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第一組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海南省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阿東:我們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三亞市絕不當房地產的加工廠。保護好三亞的碧海藍天,讓中外游客動心;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讓中外游客舒心;提高三亞旅游服務的國際化水平,讓中外游客順心,讓現代服務業提質昇級。

  青海省海西州委副書記、州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主任孟海:我們紮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進步。綠色標志性產品金屬鎂,過去是鎂害,現在是鎂寶。我們實現了鹽湖鹵水,加鹽、鉀湖化工、天然氣化工等多種產業的融合發展,從鉀肥到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個產業集群的發展,構建了綠色循環發展的典型模式。今後我們將牢記囑托,不辱使命,把柴達木國家級循環試驗區辦好。

  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我們要把『冬閑田』變成『效益田』、『脫貧田』。我們的目標是,一畝地、一個冬天、農民收入一萬塊錢、脫貧一個貧困人口。很多科技工作者戰斗在扶貧攻堅的第一線,他們把研究成果推廣應用,把論文寫在貧困地區的大地上,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第二組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南旋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香港工商總會主席王庭聰:我帶來三個建議,第一,希望把港澳同胞回鄉證細化、系統,跟內地身份證連在一起,方便他們以後在廣東工作、創業;第二,希望粵港澳的稅制盡量簡單、細化,投資者更加方便;第三,希望邀請國際著名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辦校,使之成為大學城市,培養人纔。希望香港、澳門的年輕人,都來這裡學習,留在這裡工作,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創業的一個大好機會,歡迎大家來創業。

  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理事長、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崔世平:澳門有什麼條件可以搭上國家發展快車呢?具體而言,第一,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過程中,有條件為大灣區旅游產業的管理、教育,提供更多的貢獻。第二、可以搭建中國與葡語系交流平臺,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第三,廣東與澳門地緣相近、血脈相連、習慣相通,澳門豐富的服務經驗可以在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方面有所作為。最後,對我們年輕一代來說,大灣區發展空間廣闊,可以通過兩地青年創新創業的合作來多做貢獻。

  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艷:保護孩子,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是社會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責任。『寶貝回家』平臺有28萬的志願者,這些志願者沒有一分錢的報酬,但是他們卻每天都在無怨無悔,無私付出、默默奉獻,也讓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希望有更多愛心力量加入『寶貝回家』,一起努力幫助這些孩子早日踏上回家之路。

  第三組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繼雙:傳統的國有企業想要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第一,要改革。要繼續深化改革,建立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和動力的創新體制機制。第二,創新。只有堅持不斷的創新,纔能掌握最核心的技術,纔能擁有最尖端的產品。第三,轉型。要加大向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的轉型,要佔領這個行業產業鏈的最高端。第四,人纔。打造有利於高端人纔發展和創新的平臺。另外,要把創新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梁穩根: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至少滿足三點要求——核心業務必須全部在線上;全部管理流程必須靠軟件;產品必須高度智能化、管理流程必須高度信息化。我們正處在兩個重大戰略機遇的交匯點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新技術的浪潮,有人說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兩者交匯的機會,更快、更好完成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中國肯定會從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丕恕:如何利用工業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一是要解決實體經濟,特別中小企業對使用互聯網的為難情緒;二是,實體經濟應用千差萬別,要對各企業個性化定制;三是,打造在全球有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商,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發展,同時幫助實體經濟、特別中小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中小企業插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翅膀,推動中國由互聯網大國向互聯網強國轉變。

  中外媒體記者聚焦第四場『代表通道』采訪。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