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政治中,沒有政黨的政治共同體幾乎不存在,政黨是政治過程中最活躍的主體。
當今世界,政黨政治存在形式不同的政黨體制或政黨制度。無論是一黨制、兩黨制還是多黨制,都是舊式政黨制度。在實踐發展過程中,舊式政黨制度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把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排擠在政治過程之外,日益淪為『寡頭政治』或『否決政治』。
相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個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是適應中國的歷史-社會-文化條件的政黨體制,在世界政治共同體中的治理績效越來越耀眼,政黨體制的適應性越來越醒目,政黨制度的效能感越來越突出。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比較中彰顯優勢,尤其是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三個有效避免』。
一是它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不同於舊式政黨制度中的『政黨』往往成為政治體系內的『利益集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有效避免政治體系內產生任何可能左右決策的利益集團的情況。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適應性和生命力,就在於它是一個能夠同化現代化過程所產生的新興社會勢力的政黨制度。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二是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在一黨制度下,政府決策的過程幾乎完全是在單一政黨的結構內進行。這樣就缺乏監督。在多黨制度下,所謂的『民主政治』愈來愈發展成一部龐大的政治機器,為民主而民主,治理效能羸弱,決策效率低下。更糟糕的是,多黨制往往為了所謂『黨派利益』,為了競選執政,陷入相互否決、惡性競爭的政治狀態,治理混亂,人民的真實利益被遺忘或無視。相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重視共識,集思廣益,治理高效。美國政治學者亨廷頓就曾得出結論,『在處於現代化之中的國家裡,多黨制是與高水平的政治制度化和政治穩定不相容的。在處於現代化之中的國家裡多黨制是脆弱的政黨體制。』
三是它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推崇協商民主,注意提昇執政黨和參政黨的制度化、組織化程度,公共政策真正體現人民意志、人民意見。相反,舊式政黨制度往往囿於政黨特殊利益,不斷放大政黨分歧,增大共識達成難度,進而導致社會撕裂。
可以說,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作者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