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題:鄉土留人、產業扶貧、生態興村——全國人大代表熱議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侯麗軍、劉巍巍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圍繞如何使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把農村變成生態宜居的家園,一些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引進來留得住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年輕人是未來鄉村振興的希望。』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說,要吸引年輕人留鄉、回鄉,必須引導適合年輕人發展的產業進入農村。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喜歡農村、留在農村,歐陽華在白塔村打造了一批適宜年輕人發展的產業項目。目前,全村已有30%的年輕人參與鄉村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朱晶表示,要吸引外來人纔,首先要為他們提供很好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要著力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懮。
這次來北京,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副鎮長、先鋒村黨總支書記聶永平帶來了他們培育的長在銀杏樹上的石斛。聶永平說,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生力量,但目前掌握現代高效農業技術的全科農技人纔仍比較稀缺。他建議,從本地專業農民、養殖大戶中擇優選拔一批全科農技員,通過激勵機制留住他們。
『此外,地方政府也要與農業大專院校做好對接,從優秀的畢業生中選拔熱愛「三農」工作的大學生,培養造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聶永平說。
從輸血到造血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脫貧」「扶貧」,讓我們對做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更有信心。』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江都區丁溝鎮丁西村黨支部副書記周善紅說。
周善紅是全國勞動模范,應全總邀請到陝西富平縣結對幫扶。這次參加全國人代會,周善紅代表特意帶了一些陝西富平花椒和花椒油。
一年多來,周善紅深入當地落實精准扶貧。以前,這裡沒有加工廠,到花椒采摘旺季的時候遇上陰雨天,來不及采摘的花椒就爛在地裡了。
在周善紅幫助下,當地村民成立了花椒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推動當地花椒規模種植,還興建一個花椒油廠,對花椒等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當地百姓年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3500元提高到2017年的6300元。
『要讓貧困人口收入有保障,扶貧成果穩得住,就必須建立常態化的增收模式。』周善紅說,既要給予脫貧群眾必要的項目、資金、技術、智力的幫扶,更應該激發群眾自身的潛力和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連雲港市連雲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黨支部書記張立祥表示,扶貧必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從村級層面,要以產業扶貧為主,通過「一村一品」帶富整個村莊。』
有根有味有品,生態立村旅游富民
有山,有水,有田園;有情,有意,有味道。
在白塔村,『留青山、保綠水、守淨土』成為不上牆的口號,村民隨口都能說出來,就連外地到白塔村創辦旅游度假項目的投資者也不例外。
『鄉村振興要走健康、高效、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歐陽華說,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白塔村引進了一批『小而特、小而品、小而優』的文化旅游項目,不僅富了村民的口袋,還美化了自己的家園。
聶永平所在的先鋒村曾是鎮江市有名的貧困村,村裡有一條長達1100米的排澇河。以前,河上有很多包括豬圈、雞窩在內的違章建築物。為了清理整治河道,聶永平召集全體黨員乾部,挨家挨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拆除了河道上的違章建築物。
環境變好了,先鋒村進一步引進了兩個高效農業項目。如今,農民流轉土地有租金拿,到農業園內打工還有工資拿,村裡資產也擴大到現在的超百萬元。
道路寬敞、村莊整潔、農民富裕,先鋒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鋒村一組還入選了去年江蘇省確定的首批45個特色田園鄉村。
『農民富裕、村級經濟保持持續增長、村莊環境美麗,這樣的鄉村纔能真正振興。』聶永平說。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