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從『一帶一路』沿線教育抓起,促進『民心相通』
2018-03-12 19:15: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宇燕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5次提到『一帶一路』,這也是自2014年起,連續第5年在政府報告中提及『一帶一路』。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宇燕就『一帶一路』相關問題接受了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的專訪。

  張宇燕指出,他的提案主要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小學教材如何介紹中國的內容。『一帶一路』是我國在國際舞臺上非常重要的倡議。從2014年起,每年的政府報告均提及『一帶一路』,從2014年的『抓緊規劃』,到2015年的『推進合作』,再到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定調『紮實推進』,再到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更具體地提出『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從報告的字裡行間,不難看出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變化。『一帶一路』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涉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極具經濟、政治、文化、地緣等影響,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至關重要。在"五通"工程當中,民心相通主要涉及人際交往和相互理解,最為復雜往往見效也慢。

  張宇燕提出,在與國外的學者接觸過程中,了解到『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的部分中小學教材存在對中國不准確、不客觀、甚至是不公正、錯誤的描述,特別是歷史教科書中,對中國的文化、歷史、社會的表述存在不同形式的問題。

  對此,張宇燕建議,由相關部門對沿線國家中小學教材涉及中國的內容進行收集、翻譯、梳理,之後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各國教材中對我國不客觀不全面不准確的描述有針對性地予以糾正和補充,最後將訂正完善後的文本知曉各國相關部門。

  『還可以通過一些宣講活動,來講好中國故事。』張宇燕曾經擔任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多次到一些國家的大學和智庫宣講中國對外政策。他表示將利用各種機會,繼續為『一帶一路』上的民心相通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蔡毅強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