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兩會聚焦】春來花初綻,北京傳來貴州文化自信新音符
2018-03-12 11:15:00 來源:多彩貴州網  作者:陳李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多彩貴州網訊 春來不語,然草木皆知。一陣風起,花兒蓓蕾舒展,草木將春的信息傳遞——

  『貴州的文化是豐富多彩的,貴州的文化自信也是堅定的。』

  『貴州古村落裡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說不完的故事。』

  『只有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讓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文化自信纔能走得更遠。』

  ……

  3月11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集中訪談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文聯主席歐陽黔森,全國人大代表、貴州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雷艷,全國人大代表、貴州梵淨山苗族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石麗平以『堅定文化自信,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瑰寶』為題,發出了新時代裡貴州多彩文化的自信之音。

  談文化自信,歐陽黔森認為,貴州的文化是豐富多彩的,貴州的文化自信是堅定的。

  文化自信用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說話

  《二十四道拐》《雄關漫道》《奢香夫人》,歐陽黔森曾用眾多『爆款』影視作品,將貴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會上,歐陽黔森用作品說話,談出他對文化自信的理解。最新的作品是關於長征精神,『長征精神不僅是一個黨派、一個國家、一個軍隊的精神財富,也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歐陽黔森認為,作為一個文化戰士,要講述好長征精神,更要講述好新的長征精神,書寫好長征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纔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

  下一部作品也已提上日程,關注貴州精准扶貧。契機源於某次在遵義花茂村采訪,一個農民揚起幸福地笑臉告訴他:『辛苦了共產黨,幸福了老百姓!』一句朴素的話,卻讓歐陽黔森感動至深。在歐陽黔森看來,精准扶貧工作深得人心,他要把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用作品呈現出來。

  民族文化、紅色文化、三線文化、陽明文化、夜郎文化……歐陽黔森用作品表達貴州的多彩文化,他說,貴州的文化是豐富多彩的,貴州的文化自信也是堅定的。用作品繁榮貴州文藝,表達貴州自信『是我們作為一個創作者、藝術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擔當。』

  雷艷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古村落保護當中,讓民族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讓貴州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文化保護來一場古村落振興計劃

  同樣認為要用作品堅定文化自信的,還有雷艷。

  『文藝工作要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尖兵力量,首先在文藝上要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在雷艷的歌聲裡,觀眾聽到了對中國夢的美好憧憬,對新時代的贊美高歌,還有對美麗故鄉的思念。

  鄉愁源於家鄉與古村落。

  『在貴州的古村落裡,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說不完的故事。』連續兩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雷艷一直關注著古村落保護、民族地區文化傳承。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雷艷通過眾籌的方式為家鄉黔東南州施秉縣屯上重建了千年?梭蘆笙場,圓了鄉親們多年來的夙願。『今年,我們開始了古村落保護故事的昇級版——古村落振興計劃。』

  如何實施古村落振興計劃?雷艷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在來北京開會前,她到施秉屯上村調研古村落發展時發現,在當地村民心中,幸福生活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還有從傳承祖先留下來的苗族刺繡、手工技藝,在農忙之外唱歌跳舞,堅持種植沒有污染的糧食和莊稼……

  『他們認為的幸福感,是一種原生的。』雷艷將這種幸福感理解為在農村,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有著關於幸福和快樂原生動因,這動因就是傳統文化中關於生活的智慧。雷艷認為要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智慧,把貴州少數民族地區人與生態和諧發展的智慧總結,將城市和鄉村統籌發展,纔能實現鄉村振興,實現古村落的保護和發展。

  十年來,石麗平徒步3萬多裡路,從貴州的東走到西、從北走到南,走遍貴州苗寨山山水水,只為了解、挖掘、弘揚和傳承貴州刺繡文化。

  文化傳承讓沈睡的文化遺產『活』起來,以發展促傳承

  2017年10月30日的一場國際時裝周上,一組樣式時尚又傳統,還略帶一絲神秘的中國風服飾廣受好評。這些時裝來自貴州,是貴州苗家土布『松桃苗繡』。

  『我們的土布很火,上個月光給北京一家公司就發了48萬套土布。』松桃苗繡第七代傳承人石麗平,是梵淨山苗族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由她們企業制作的苗族服飾亮相時裝周後大火,如今她將苗族服飾賣到了美國、韓國、日本等67個國家,由她們所做的『鴿子花旋極圖』還被作為聯合國禮品使用。

  傳統文化走向市場,石麗平深知民族文化不僅要傳承,還在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從輸血走到造血』,纔能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為了讓更多的苗族繡娘利用手中的技藝脫貧致富,她在2008年創辦了公司,帶動當地婦女創業就業,繡娘從最初的3名增長為現在的一萬多名,這些繡娘絕大多數都是返鄉人員和留守婦女。

  『小小的針尖撬動了一方脫貧致富,也帶領一方人民走到幸福的道路上來。』如今公司裡有60後、70後、80後、90後,還有00後,一支龐大的隊伍,一種文化的傳承。石麗平說,民族文化要在傳承中煥發新的活力和動力,需讓沈睡的『遺產』『活』起來,在貴州的『大扶貧』戰略中大顯身手,纔能以發展促進傳承,文化自信纔能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