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連日來,鄉村振興戰略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興則中國興。』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事務協調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委員說,『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動鄉村真正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也是我心中鄉村理想的狀態。』
周劍平說,鄉村振興的核心是人,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十分重要。
『鄉村振興人纔十分關鍵,我們平時對農村「兩委」乾部進行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培訓,讓村乾部有能力帶領廣大群眾更快共同致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耿店村黨支部書記耿遵珠說。
『鄉村振興要有一個好的產業。』海南省白沙縣田表村黨支部書記羊風極委員說,『我們村響應國家號召,村民們種起了橡膠,還請專家手把手地教種膠、割膠,現在有橡膠5100畝、18萬株,還辦起了合作社,生活越來越好。』
耿遵珠在當地有『大棚書記』之稱,他帶領村民發展了16年的蔬菜大棚,做大了『產業』和『家業』。他說,村民收入增加了,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到村裡創業成為『棚二代』。
鄉村振興還需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厚植文化力量,提振鄉風文明。
雪松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委員建議,在中等職業教育等方面,除了大力發展涉農教育,還可以結合地方特色強化手工藝、家政服務等培訓,打造區域品牌,更好推進精准脫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廁所革命』。促進農村移風易俗。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委員告訴記者,他正在響應『廁所革命』號召,從鄉村現實出發、從村民需求出發,進行服務民生的設計創作,加強鄉村宜居建設,打造與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匹配的美麗鄉村。
『我們在開展鄉村田野調研時深切感受到,文化富民、文化惠民政策增強了鄉村老百姓的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潘魯生建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