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城裡人都愛吃『笨菜』之後……——代表熱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8-03-11 14:35: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甘泉 鄔慧穎 袁軍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城裡人都愛吃『笨菜』之後……——代表熱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現在城裡人待客有了新講究,喜歡笨雞、笨豬肉等笨菜,越笨越喜歡。』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撥雲嶺村黨支部書記楊來法跟記者分享了他今年春節期間觀察到的一個現象。

  楊來法口中的當地方言『笨』,就是『土』的意思,所謂『笨菜』其實就是指綠色無污染,基本由農戶自己養殖、種植的畜禽、蔬菜。

  在楊來法看來,『笨菜』走俏體現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新追求,也啟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

  『大宗農產品總量過剩,優質農產品供給不足,其實是農業結構調整跟不上消費昇級步伐導致的矛盾。』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許銳認為,不過這背後也蘊藏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巨大空間和質量興農的巨大潛力。

  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超過1.2萬億斤,肉蛋菜果魚等農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基層代表認為,『有沒有』『夠不夠』已不是問題,『好不好』『優不優』更受關注。農產品供給也迫切需要來一場質量革命。

  『農戶種什麼、養什麼要跟著市場走。』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市雙楊鎮趙瓦村黨委書記李久存說,現在看,市場需要咱走的是質量興農、特色品牌的路子。

  『以土壤為例,施化肥就好比給土壤吃肉,大魚大肉吃多了土地也會生病。』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說,同時,還要加大有機肥和化肥減量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有了健康的土壤纔有健康的農產品。

  硬環境有了,軟環境也不能缺。楊來法代表建議,在全國發展推廣農村『一村一品牌』的特色安全農業。『農民沒有誰不愛惜家鄉名聲,愛惜本村品牌就是愛惜本村子孫未來。』他表示,『一村一品牌』有助於把農產品安全管理內化為村民自治文化的一部分。

  質量興農,不僅農民要轉變觀念,政策供給也要隨之相應調整。許銳建議,要加快制定相應的政策體系,推動科技研發、農業補貼等更多向綠色發展、質量提昇、效益提高等方面投入,引導農民自覺參與農產品的質量革命。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2018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